【摘 要】
:
本文分析和抽象了张承志“受难”精神的成因和发展、变迁和最终的文化定位。笔者认为,张承志的苦难意识来源于两种感情:一是文革的浩劫和四年知青生活,二是母族长期被迫害被奴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和抽象了张承志“受难”精神的成因和发展、变迁和最终的文化定位。笔者认为,张承志的苦难意识来源于两种感情:一是文革的浩劫和四年知青生活,二是母族长期被迫害被奴役的残酷现实。笔者从张承志作品中自我主体、母性、宗教、民间这四种关键因素的关系入手,详细地考察了张承志面对苦难,力图通过世俗权威、母性、父性的民间、宗教救赎者的追寻,完成了心灵苦难救赎的思想演变的过程。笔者认为,世俗人生的苦难和意义追寻是张承志受难精神的初步萌发和发动,当世俗权威的理想光环被剥落之后,女性,则成为张承志心中救赎苦难的“大母神”。但是,当朴素的母性理想遭遇了现代文明理性的质疑后,张承志又走向了对民间的“父”的寻找,希望自然和民间的博大伟力,成为自己灵魂的拯救者。最终,在寻找民间的过程中,最后的宗教成为最后的救赎,张承志实现了血缘和信仰的双重皈依。同时,本文还详细地循沿着张承志受难精神的思想轨迹,探索这种转变在当代文坛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并研究了张承志苦难情结的精神症结之所在。笔者认为,张承志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失落和混乱中,独擎信仰的大旗,并最终走向了宗教和血缘认同,这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但是,由于张承志自己的精神局限,这种受难意识对现代理性启蒙又带来了的内在的破坏。张承志这种偏执的文化极端主义与鲁迅的文化悖论中的现代理性,有着貌似之下的根本区别。张承志用宗教对抗现代文明、讲究理想主义的悲剧和激进的民族主义,无疑具有反文明的内在的价值危机和伦理危机。
其他文献
<正>要在建立对学生家长的知情权的实现渠道以及渠道不畅通时的救济渠道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家校纠纷发生时学校的赋权和确权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学校管理者不时会面临家校纠
测定并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树龄构树叶中总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单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1)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质在3年生构树叶中含量高于10
<正>专家简介:程达刚,陕西省石泉县人,1978年12月入伍,军事学博士,现任西安政治学院军队人事管理学系军队干部工作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大校军衔。兼任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引入瞩目的商业-文化现象,即女性时尚杂志的兴起,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都市女性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从女性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研
《大智度论》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龙树(梵名Na^ga^rjuna,150?——250?)晚年的著作,由鸠摩罗什(梵名Kuma^raji^va,344~413,一说350~409)翻译成汉文。这
<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丰硕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现将咽喉部常见病的辩证论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临床观
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他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争议,但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原则。笔者认为,以死为美是三岛的美学的核心。他临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新热点,正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结构。电子商务的系统开发平台和解决方案同渐成熟,数据挖掘技术作为电子商务
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新作《海边的卡夫卡》一书,分析村上小说独特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的创作手法;并通过作者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幻与真)的描写,揭示村上作品中现实性
主要从"关注军官的需求,提供完备的服务保障;关注军官的利益,拥有完善的福利待遇;关注军官的发展,铺设因人制宜的成长轨道"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军完善的人性化管理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