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滴滴、Uber、神州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互联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态迅速崛起,凭借强大的自身优势、较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巨额资金投入,其规模日渐庞大,然而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互联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乘客安全问题缺乏保障,市场上还出现了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现状。互联网约车市场乱象丛生,急需政府部门的监管。 交通部2016年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虽然该监管规范相对完善,但是随后各地出台的地方细则相对严苛,如北京、上海等地均对驾驶员提出了户籍要求、对车辆进行了严格的准入限制等等,有些规定并不适应“互联网+”下的网约车的发展,在互联网约车的定位、准入、数量管制以及价格管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政策的规范分析以及将国外互联网约车监管做对比,认为应该规范引导互联网约车顺利发展,确保公众能享受到更高品质、差异化的出行服务体验,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开放互联网约车市场,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三是促进互联网约车行业自治与政府管制相结合,四是推动互联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六是加强对互联网约车平台垄断问题的监管。 同时,针对目前的互联网约车监管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立一种政府与互联网约车平台共同监管的模式。即政府管理部门确定相关的准入条件、管理规范等准则,互联网约车公司则按照相关标准完成对参与运营的车辆和驾驶员的审核,负责日常运营的管理和监督,并对其所有行为负责;政府部门则主要侧重于对互联网约车公司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监督其日常运营,但不直接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管理。这一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