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成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既是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运行的结果,又在一定条件下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构成约束。根据内生货币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运行理论,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外汇储备政策框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货币供给方面,包括货币供给的数量、结构、时滞及其调控效应。在剖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各方面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等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首先,外汇储备对决定货币供给数量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有显著的同方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其次,外汇储备的变动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限制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并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作用程度不同;再次,外汇储备引起的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作用时滞短于国内信贷对货币供给的作用时滞,在实现货币扩张的过程中,外汇占款在货币投放中的比重越大,货币供给时滞就越短;同时,在这种影响的基础上,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汇率升值率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带来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的压力,从而影响货币供给调控的效应。可见,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深刻体现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大了本外币政策的矛盾,增加了货币供给调控的难度。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需要从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及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