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颤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了。目前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已经从最初的“多子波学说”到目前的“局灶驱动伴颤动样传导”和“肺静脉波”学说。自Haissagueeree在房颤的“驱动”说和“多子波折返”说基础上,结合临床上手术消融结果提出了新的“肺静脉波”假说,该假说认为,肺静脉及其周围的心房组织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部位,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的快速异位激动在通过肺静脉前庭时容易形成折返及颤动样传导,并进而导致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对双肺静脉-前庭行电隔离术的导管导管消融已成为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此外,最近的技术进步已经将导管消融的适应症扩展到持续性房颤,然而,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长期成功率还不太令人满意。事实上,普通12导联心电图的是一种简单易用且价格低廉的工具,关于其P波分析能否用于检测持续性房颤的术后复发,是否反映出术后心房电结构和解剖结果的改变,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研究。这项研究将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以及对于术后患者的管理,特别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s在心房颤动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包括调节心脏组织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不同的micro RNAs在房颤患者中被证实上调或下调表达。有研究认为,circ RNA作为micro RNA水平的调节器发挥作用,因此circ RNAs可能是房颤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涉及房颤的circ RNAs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将来研究circ RNAs在房颤中的潜在作用奠定了基础。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基于GEO数据集进行了综合分析,以进一步识别房颤中异常调节的circ RNA,探索房颤发生的基因水平的机制。通过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注释和蛋白互作关系网络构建进行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功能,旨在为房颤在分子生物,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基础依据,为开发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提供新靶点。第一部分 P波参数及麦氏指数在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目的:研究普通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P波相关的参数(时限、振幅、离散度)及麦氏指数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晚期心房颤动(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了2018-2020年80例持续性房颤完成环肺静脉-前庭导管消融治疗术患者的信息,收集了手术当日采集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并分别测量、计算了各导联P波参数(振幅、时限、离散度)及麦氏指数,并随访观察这80例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和晚期(3个月后至术后1年内)房颤的复发情况。分别比较、分析P波各参数及麦氏指数的差异对术后早、晚期房颤复发的影响,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者,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其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价值。结果: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60例(75%)房颤未复发;术后12个月时,68例(85%)房颤未复发。各P波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如下所示:(1)P波振幅:早期复发组Ⅱ、AVR、V2-V6导联P波振幅较早期未复发组低,P<0.05;晚期复发组Ⅱ AVF V2-V6导联P波振幅较晚期未复发组低,P<0.05。(2)P波时限:早期复发组Ⅲ导联较早期未复发组P波时限长,P<0.05;晚期复发组V1导联P波时限较晚期未复发组长,P<0.05。(3)P波离散度(Pd):早期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两组之间、晚期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两组之间及复发组(早、晚)之间各自比较,P d均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4)麦氏指数:早期复发组Ⅲ导联较早期未复发组麦氏指数大;晚期复发组V1导联麦氏指数较晚期未复发组大,与P波时限变化一致。早、晚期复发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5)ROC曲线:选取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者作为X轴(即(1)早期复发组Ⅲ导联及晚期复发组V1导联P波时限。(2)早期复发组Ⅱ、AVR、V2-V6导联及晚期复发组Ⅱ AVF V2-V6导联P波振幅。(3)早期复发组Ⅲ导联及晚期复发组V1导联的麦氏指数。),以房颤是否复发为Y轴,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其中早期复发组Ⅱ导联及晚期复发组Ⅱ AVF导联P波振幅的AUC分别为0.793;0.754;0.85。小结:1.P波振幅:早期复发组Ⅱ、AVR、V2-V6导联P波振幅较早期未复发组低;晚期复发组Ⅱ AVF V2-V6导联P波振幅较晚期未复发组低。2.P波时限:早期复发组Ⅲ导联较早期未复发组P波时限长;晚期复发组V1导联P波时限较晚期未复发组长。3.麦氏指数:早、晚期复发组组内及组间各自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4.ROC曲线:以早期复发组Ⅱ导联及晚期复发组Ⅱ、AVF导联P波振幅为X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754;0.85。第二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持续性房颤ciro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心房颤动(AF)患者中与circ RNA相关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 RNA)的潜在网络。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分别检索了房颤患者心脏组织的circ RNA、miRNA和mRNA表达谱,并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分别检索了数据库中房颤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 RNAs(DEcirc RNAs)、miRNAs(DEmiRNAs)和mRNAs(DEmRNAs),并建立DEcirc RNA-DEmiRNA-DEmRNA互作调控网络。还对Ce RNA调控网络中DEcirc RNAs和DEmRNAs的宿主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分析,并通过体外实验和电子验证来验证DEcirc RNAs、DEmiRNAs和DEmRNAs的表达。结果:房颤患者共检测到1611个DEcirc RNAs、51个DEmiRNAs和1250个DEmRNAs。由62个circ RNA、14个miRNAs和728mRNAs组成DEcirc RNA-DEmiRNA-DEmRNA互作调控网络。其中识别出2对ce RNA调控对,分别hsa-Circ RNA-100053-hsa-mi R-455-5p-TRPV1和hsa-Circ RNA-005843-hsa-mi R-188-5p-SPON1。此外,还获得了6对miRNA-mRNA调控对,包括hsa-mi R-34c-5p-INMT、hsa-mi R-1253-DDIT4L、hsa-mi R-508-5p-SMOC2、hsa-mi R-943-ACTA1、hsa-mi R-338-3p-WIPI1和hsa-mi R-199a-3p-RAP1GAP2。m TOR是DECirc RNAs宿主基因的一条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此外,DECirc RNA-DEmiRNA-DEmRNA调控网络中DEmRNAs信号通路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中显著富集。Hsa-Circ RNA-402565、hsa-mi R-34c-5p、hsa-mi R-188-5p、SPON1、DDIT4L、SMOC2和WIPI1的表达验证与整合分析一致。小结: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识别出2对ce RNA调控对,分别hsa-circ RNA-100053-hsa-mi R-455-5p-TRPV1和hsa-circ RNA-005843-hsa-mi R-188-5p-SPON1调控对。结论:1.早期复发组Ⅲ导联P波时限、Ⅱ、AVR、V2-V6导联P波振幅晚期复发组V1导联P波时限、Ⅱ、AVF、V2-V6导联P波振幅对房颤是否复发有影响,其中早期复发组Ⅱ导联及晚期复发组Ⅱ、AVF导联P波振幅对房颤是否复发有较大影响。2.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识别出2对ce RNA调控对,分别hsa-circ RNA-100053-hsa-mi R-455-5p-TRPV1和hsa-circ RNA-005843-hsa-mi R-188-5p-SPON1调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