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脏病突发通常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和突然破裂密切相关。有效地预测斑块的增长和破裂对心血管疾病尽早诊断、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计算数学的方法建立冠脉仿真模型,从力学与形态学的角度进行模型结果分析是当前冠脉在体斑块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冠脉医学影像分辨率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易损斑块应力、应变计算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的斑块增长和易损性研究的可靠性。本文首次提出通过融合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病突发通常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和突然破裂密切相关。有效地预测斑块的增长和破裂对心血管疾病尽早诊断、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计算数学的方法建立冠脉仿真模型,从力学与形态学的角度进行模型结果分析是当前冠脉在体斑块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冠脉医学影像分辨率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易损斑块应力、应变计算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的斑块增长和易损性研究的可靠性。本文首次提出通过融合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建立精确可靠三维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的方法,为准确预测斑块增长和易损性提供了可能性。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当前构造冠脉仿真模型的瓶颈是医学影像的分辨率。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的阈值是65微米。而当前普遍应用于建模研究的IVUS影像分辨率为150-200微米,无法满足识别易损斑块及建立精准力学模型的需要。本文结合血管造影、OCT、IVUS影像数据和获取的在体材料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更精确的带有循环弯曲的冠脉流固耦合(FSI)模型(IVUS+OCT模型),将高分辨率的OCT(5-10μm)与穿透力强的IVUS融合并建立模型。IVUS+OCT模型首次为斑块增长和易损性研究提供了可准确确定薄纤维帽厚度和斑块应力应变的方法,为易损斑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OCT医学影像的分割是当前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和难关。本文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深度学习两种方法分别分割OCT图像,给出成分轮廓并确定出纤维帽的厚度,为后续建模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信息。两种分割结果显示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结果更好(准确性高达96%),其分割所得平均纤维帽厚度的误差只有3.8%。材料性质是影响模型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定点的动态血管内超声(Cine IVUS)以及虚拟组织学IVUS(VH-IVUS)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薄片模型的获取在体材料性质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确定个体血管的在体材料性质。初步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离体样本测量的杨氏模量是在体血管杨氏模量的470%。这些材料性质的差别可导致斑块应力应变计算结果40%-180%的误差。运用上述影像分割,数据处理,冠脉在体材料参数以及多模态的建模方法,本文用患者IVUS、OCT及血管造影的随访数据分别建立IVUS+OCT模型,并从模型中提取力学与形态学因子数值,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以及LS-SVM的方法对斑块增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因子和力学因子有益于斑块增长的预测(准确率大约90%)。与仅采用IVUS数据建模预测方法相比(准确率大约70%),IVUS+OCT模型更准确地模拟了血管的在体状态,具有提高斑块增长预测准确性的潜力。冠脉粥样硬化患者随访记录表明,患者两年内发生有重大临床意义事件的概率为2-5%。由此可见,小规模研究项目通过追踪患者获取足够的斑块破裂或重大临床案例以作为斑块易损性预测的金标准是几乎不可能的。本文通过IVUS+OCT图像获得纤维帽、脂质核和斑块的形态,给出斑块形态学易损性的三种指标,并首次提出用随访数据的IVUS+OCT形态易损性指标作为斑块易损性预测的金标准;然后根据IVUS+OCT形态和斑块应力应变数据,运用五种不同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给出斑块易损性的预测。初步结果显示使用LSSVM预测脂质指标增长最优,准确率达到95%。使用随机森林预测纤维帽增长的准确率为80%;使用判别分析分类器预测斑块形态易损性的准确率为74%。本文的创新点有:提出融合IVUS和OCT建立斑块力学模型;机器学习方法进行OCT分割;确定在体材料参数并用于个体仿真模型;运用机器学习进行斑块增长和易损性预测。本文研究数据由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埃默里大学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提供(患者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量子力学不断发展对量子系统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确切地说,人们已经认识到,即使量子系统中没有电位差异,只要量子系统的参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就有可能产生非零电荷电流或平衡电流。这就是量子泵效应。由于量子泵效应的发现,使得量子泵与其他令人着迷的现象,如持续电流和超导电性,有一些相似物理原理吸引人们的关注。量子泵根本上探索了不同相互作用下的运输对称性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找到一个量化电
碳素双相钢是由较软的铁素体(α)基体和弥散分布的硬质第二相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γ)或贝氏体)组成的高强钢,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双相钢一般通过两相区等温后快速或中速冷却的热处理方式进行制备。本文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Fe-0.323C-1.232Mn-0.849Si(mol.%)双相钢在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溶质分布的演化,深入分析工艺-组织-
随着激光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和原子操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调制下的原子相干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的空间调制指的是调制相干原子介质或者相干激光场的空间分布。空间调制下的原子相干效应已经被用于实现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比如亚光速和超光速脉冲传输、古斯-汉欣位移、双色激光、辐射阻尼光学增强、原子局域、电磁感应光子带隙、电磁感应光栅、时空反演(PT)对称性等。对这些光学现象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将有助于光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编码的X蛋白(HBx)以多种方式,包括基因畸变和失调、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调控等在HCC细胞增殖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
广义逆可以分为经典广义逆和新型广义逆.经典广义逆有Moore-Penrose逆以及Drazin逆(Drazin指标为1时称为群逆),这两类广义逆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电网络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测量学等.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型广义逆,例如2010年Baksalary和Trenkler在复矩阵中提出的核逆与对偶核逆.2014年,Rakic等人把复矩阵上的核逆的概念
第一部分三种麻醉方式对大鼠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连接结果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SD大鼠及Wistar大鼠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及静息态功能连接磁共振结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采用24只SD大鼠及24只Wistar大鼠。大鼠被平均分为三组并在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进行f MRI扫描。三组大鼠分别在2%-2.5%异氟烷(isoflurane,IFR组)、右美托咪定团注结合持续滴注
地震是城市及居住者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作用及引起的次生灾害,成为人类历史上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8.0级汶川地震、2010年7.1级玉树地震和2013年7.0级雅安地震等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新型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灾害作用及结构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危害,是土木
混凝土是土木建筑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开裂,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混凝土裂缝的修复问题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由于其环境友好性被提出在混凝土裂缝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147,5
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重点描写人物的思想和经历,其作品具有非凡的悲剧英雄主义特征。《老人与海》表面是叙述一个老渔夫出海打鱼的故事,但在行文架构及象征隐喻之间,却暗示出作者对抗命运的态度,体现出海明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命运抗争""象征元素""硬汉人物"及"悲剧探源"等角度,分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式英雄主义,以此探析海明威所独有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