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现有高铁运能利用不足,经营亏损严重,亟需开展新的增值业务。理论上,在现有高速铁路上开展快速货运业务有充足的运能空间;而且,在需求方面,随着我国快递业的快速发展,高附加值快速货运需求增长迅速,高铁与其他快速货物运输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运量大、准时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平均成本低于航空等,因此利用高铁运送高附加值的货物可能成为铁路运输企业一项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具体到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高铁开展快速货运又存在较大的障碍。从供给角度来讲,首先原有高速铁路设计只用于客运,不具备开展快速货运的作业条件,需要研究技术上是否可行;其次因为高铁快运的运价以航空运价为上限,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很可能造成亏损,财务可行性也不确定。从需求角度来讲,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货运业务经营情况并不是很好,如果开展快递业务,能否吸引到足够货源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研究在现有高铁路网上开展快运业务的不同模式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开展高铁快运的现状,结合国内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和我国高铁快运的前期试验情况,以及高铁对快运需求的适应性,对我国开展快运业务的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其次论文从铁路运输规模经济出发,对高铁开展快运的技术经济基础,原则和限制性条件做了阐述。论文总结了高铁快运的四种开行模式,即现有高铁客车捎带运输、利用高铁确认车运输、客货混编和高铁货运列车,并分析了四种模式的规模经济表现和技术可行性。论文对高铁快运的运价和四种模式的成本做了理论分析,通过对比行包专列和高铁客车的成本结构,提炼出了高铁货运专列的成本结构。最后以郑西高铁线路开行高铁货运列车为例,对运能富余情况下高铁开行货运列车的财务情况进行预评价,认为只要运能存在富余,不同客运密度线路开行高铁货运列车,只要货源充足,开行高铁货运列车的对数越多,每趟列车分摊的折旧就越少,单位成本就会下降,相应的利润就会越多。论文进行的研究,实践中可以为铁路运输企业开展此类业务提供参考,理论上是对铁路运输业规模经济进行一次深入的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