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成为了举世关注的焦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生态美育由此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生态美育在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研究动态,研究了生态美育的两大内涵:生态审美观和生态存在观,指出生态美育的主要特征包括形象性、情感性和参与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美育和生态教育进行了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的区别。针对高中地理学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恶化、青少年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建构和生态美育自身发展五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必要性,而可行性则体现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富含生态美育素材、高中生已具备进行生态审美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态审美体验,明确了生态美育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审美态度、生态审美生活方式、生态存在意识以及促进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方面的意义。在生态美育实施原则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实际的教学案例,总结出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态美育的四条主要途径:一是重视发掘地理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生态审美感知,是优化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加深学生生态审美领悟,三是合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生态审美体验,四是加强地理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学生生态审美成效。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对构建高中地理审美化教育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在现实中,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存在观和生态审美观,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