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贫机理复杂、脱贫人口返贫率高是中国贫困问题的显著特征,客观事实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对现行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动态的分析。因此,贫困问题的研究也要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角度去分析,特别在当前中国进行以“建档立卡”为主的精准扶贫全面攻坚阶段,这样的研究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现行以“建档立卡”为主的精准扶贫政策分为三大类,即促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扶贫政策、能够拓宽贫困地区禀赋要素价值体现渠道的扶贫政策以及有利于优势产业联动发展的扶贫政策,在分析扶贫开发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行为逻辑基础上,具体分析各类政策的减贫传导机制,并利用2000-2015年全国贫困监测数据,运用SVAR模型考察各类相应政策下的扶贫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得出一些具有意义的结论,并就如何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禀赋要素价值体现、优势产业联动发展展开讨论。全文的结构具体为:第一部分从国家宏观扶贫政策切入,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梳理贫困问题的现有研究文献并简单评述,指出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及未涉及之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第二部分从福利经济学、区域发展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角度进行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探讨,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以“建档立卡”为主的精准扶贫开发中所涉及的各参与主体从各自利益、权力责任等出发的行为逻辑。具体而言,是以政府、市场、社会、村社、农户五个主体及其行为逻辑为研究方向,探究政府与扶贫部门、扶贫部门与农户的双层博弈关系,构建精准扶贫过程的完整机制。第四部分主要进行基于本文分类的三类政策的减贫传导机制研究。在政策传导机制的视阀下,结合实施情况,对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在理论层面对减贫效果进行合理预判,为后文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五部分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进行减贫效应分析。与大多数相关文献所聚焦于贫困发生率等静态指标和事实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扶贫政策的动态影响,突破现有文献中多数采用多变量时间序列单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的局限,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获取结构冲击效应函数,动态评估各类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减贫效应。在具体研究中,运用2000-2015年全国的贫困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最终得出扶贫政策的同期趋势效应和长期动态效应。其结论主要为三点:第一,现行的促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扶贫政策在短期内可以降低贫困发生率,但长期减贫效应有限,且一次政策影响的响应期较短;第二,现行的能够拓宽贫困地区禀赋要素价值体现渠道的扶贫政策在短期内,可以降低贫困深度。其长期影响依然回落明显;第三,现行的有利于优势产业联动发展的扶贫政策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农村收入不平等,并能促进农民增收,但减贫效果不明显。从长期看,对农村减贫的影响不确定。最后,在对扶贫政策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更好地增强扶贫政策减贫效应的四方面建议:规范扶贫开发参与主体行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拓宽禀赋要素价值体现渠道、促进优势产业联动发展,从而完善扶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