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日、中韩、中越双方渔业协定的签署、生效,海洋渔业开始由领海外捕捞向专属经济区制度过渡,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作业渔场将明显缩小。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2-2007年,全国将有3万艘渔船陆续从部分外海传统渔场退出,每年将减少渔船6000艘,有30万沿海捕捞渔民和近百万渔业人口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越海上划界,海南省传统作业渔场将缩减1/3以上,广东省在北部湾减少3.2万平方公里的传统渔场,广西将失去7至8万平方公里的传统渔场,广西有几千艘渔船捕鱼困难,面临转产转业的困境。如何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实现渔民生产方式的跨越性转变,成了社会亟待学界加以回答的课题。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举世瞩目,但过去学术界对该地区渔民的生产、生活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越海上划界前后这一地区渔民生产方式的变迁问题进行微观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响渔民转产转业的因素,提出实现渔民生产方式跨越式转变的思考路径。这对于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有助于北部湾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建设,同时也为其它地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提供借鉴。文章各部分内容分别如下:前言部分介绍选题意义、研究范围、研究现状评述、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一部分:介绍建国后至划界前广西北部湾渔民生产力三大要素的演变特点和渔民社会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的过程,透析渔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渐变性特点。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划界后捕捞渔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找出影响渔民转产转业的因素,并且对划界后渔民问题的影响性作适当的评价。第三部分:介绍国内外渔民转产转业的成功经验,分析划界后渔民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把渔民的发展放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中国东盟的格局中来进行讨论,寻找实现渔民顺利转产转业的有效途径。余论部分指出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已成必然,如何顺应形势,一方面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渔民等几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应立足于渔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的经济建设、立足于边疆的稳定及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