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基因工程在过去短短二十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中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由于关系到生物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体健康,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的工作包括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转基因欧洲黑杨杂交后代Bt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利用PCR检测了转基因欧洲黑杨当代和杂交后代群体,外源Bt基因在7年生的转基因欧洲黑杨14个无性系中稳定表达,Bt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分离比例为1:1。转基因欧洲黑杨作母本进行杂交时有落花、落果现象,可能是基因改造影响了转基因的某些生理功能。第二部分是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之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别不大;而对100亩以上的转基因杨树纯林和1:1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混交林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说明,Bt转基因杨树会改变其昆虫群落结构,在转基因纯林中杨叶蜂(Pristiphora benjingensis Zhou and Zhang)为优势种,而在混交林中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us))为优势种,这说明Bt转基因杨树在抑制鳞翅目昆虫的同时,有利于其他食叶昆虫。为了避免其它非鳞翅目食叶害虫的大量危害,在转基因时应采用对非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抗性的种类或品系。转基因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为11.26%和18.48%,转基因纯林抑制目标食叶害虫的作用较好,但与混交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种林分的被害率都在不成灾的水平。转基因纯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混交林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但转基因混交林中瓢虫的数量明显比转基因纯林高,分别为0.21头/枝和0.021头/枝,相差10倍。蜘蛛的数量是纯林中较多,分别为0.125头/枝和0.0625头/枝,相差1倍。转基因杨树对非目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还需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安全性评价工作起始的时间较短,资料积累不足,在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待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