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地要对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做出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不仅决定着农业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是农业、农民发展的环境和背景,是“三农”问题在地理区位上的体现,是“三农”问题的汇合点与集聚处。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现代化就无法真正实现。“三农”问题也就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绕不开的课题。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寻找彻底解放农民的正确途径,探索农业、农村发展的正确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村建设道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重要的社会变化无一不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农业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路径,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间段为截取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回顾和实践考察。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历史地考察了新一轮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背景,并将农村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阶段性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二部分以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演变为线索,将农村改革和发展巨大变化的主要侧面加以归纳和提炼,选取30年历程中在我们党领导下推行实施的典型理论和重大举措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实践分析,不仅从纵向上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建设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而且从横向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提出、内容、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考察;第三部分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宏观总结,分析我们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和未来提出了自我思考。追忆历史不是目的,把握规律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30年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逐步演进与探索。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也仍任重而道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需结合世情、国情、农情,不断探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