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碰撞和种族冲突到多元文化共存——研究比较《女勇士》和《紫颜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文学开始于19世纪早期,但是对它的研究却长期被忽略,主流学术界对它漠不关心,也鲜少提及。直到20世纪初,哈莱姆文艺运动出现,大批优秀的黑人作家开始涌现,美国黑人文学才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黑人作家的作品针对美国黑人的现实问题,根据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反映了种族主义和奴隶制的残留思想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巨大伤害。自此,美国黑人文学开始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文坛的关注。 相对于美国黑人文学,美国华裔文学则在20世纪中叶才崭露头角。对于美国华裔作家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现代文明赋予了他们独特的视角,使他们的创作在很多方面都独具匠心。但是也正是由于华人的身份,使他们的文学长期徘徊于主流文化之外,无法跻身于正统之列。 艾丽丝·沃克和汤亭亭分别是美国黑人文学和华人文学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对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她们的两部作品—《紫颜色》和《女勇士》在女性主题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这两部作品中,沃克和汤亭亭都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并指出造成少数族裔女性身份迷失的根本原因是性别歧视和文化霸权。但是由于非裔和华裔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两部作品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差异。相对于黑人作家所关心的种族问题,华裔作家则更多地将视点集中在文化差异上。对本土文化是“舍”还是“留”也折射出了两位作家对本民族的民族出路的不同看法,然而无论是文化的“出走”还是“寻回”,沃克和汤亭亭的成功都预示着在世界文化格局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各民族各文化互相交融理解,全球文化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拉尔夫·艾里森被誉为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作家之一。他唯一的一部巨作《无形人》一经出版即引起国内外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评论家从多种角度解读评价此小说,如小说的写
  本论文就真实世界、镜像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要说明我们关于隐喻非对称性的分析、探讨都是在隐喻是镜像世界的一部分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接下来关于人类认知
习语是语言的高度浓缩,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拥有使用者最多的两种语言,它们都拥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涵盖了大量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背景,同时
《易经》思想玄妙精深,荟萃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产生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自17世纪在西方传播以来,吸引着无数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诠释其中的
自1911年至二战结束,英国侦探小说巨匠频出,佳作不断,侦探小说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古典式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古典式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是侦探小说发展史
本文在综述了国外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对75名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三因素的语音测试实验,主要考察了外语学习起始年龄以及中国学生学习语音的两种主要输入方式:听
  本文主要是从阐释学的角度来研究译者的主体性。阐释学作为文本分析的方法,其意是解释、阐释。同时也是一种理解的艺术形式和揭示隐含意义的过程。翻译时,因翻译的前提是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关注社会进程和政治发展的公共话语逐渐的渗透到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并且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意识形态,政治演讲/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