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一客观存的社会生态系统。针对这个系统面临的各式各样的现实困境,从生态学视角加以分析,并提出课堂生态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这一视角下的研究有着哲学层面的指导价值。目前,在“天人合一”和谐教学观下探索课堂生态的研究不多。通过追问何为“天”、何为“一”、何为“合一”、为什么会“合一”,怎样才能“合一”,梳理清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和基本内容。阴阳说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合一”,“知行合一”是通向“合一”的重要路径。“天人合一”的主要内容有:人性、人道与天理、天道的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也包含着“中庸”的思想。“天人合一”的特征概括为整体性、和合性、顺应性三点。这一思想对当代有其哲学、社会、人生、教育的价值。研究“天人合一”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实现“合一”的机制可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和”,个是“顺”,它们是思考“天人合一”和谐教学观、课堂生态优化问题的原理基础。“天人合一”下的三条基本原理分别是:整体性原理、和谐性原理、顺应性原理。以这些原理为依据,所提出的“天人合一”下和谐教学观包括的内容有:教学的整体观、教学的和谐观和教学的顺应观。这种和谐教学观充满了“合”、“和”、“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化。“天人合一”下的课堂生态与生态性课堂具内在统一的价值追求,课堂生态是课堂活动主体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有机系统。生态性是它的基本属性,具体体现为和谐性、生命性、多样性。课堂生态是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这一“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教师、学生、课程这三要素构成了课堂生态的主体结构。课堂生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它通过具体的整合功能、交流功能、生长功能相互配合、协调完成。整合有自组织整合与组织整合两种方式,交流功能与信息在“课程链”上的传递有关,生长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的生长。课堂生态内的人与其及生存的环境在相互调适的动态运行中不断地进行“物质”(教学内容)、“能量”(情感、态度、信念等)转换和交流等,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谐性是生态性课堂的首要属性,“平等、关怀”是课堂生态和谐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平等、关怀的课堂场域中,人的精神世界才会不断完善,走向和谐;“自然、自由”是课堂生态和谐的本真,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心情舒畅,除去了虚伪与浮躁,一起坦然的求知、成长;“开放、活力”是课堂生态和谐的基本表征,开放意味着从一个心灵开放者到另一个心灵开放者之间的对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充分显现生命的朝气蓬勃与课堂氛围的和谐美好。和谐的内容十分丰富,主体问的和谐、课程的和谐、主客和谐以及物质“场”与精神“场”的和谐。走进“课堂田野”,用应然的生态课堂标准来对照,发现课堂有很多生态不和谐的现象,课堂生态面临各种现实困境。本研究是根据师生的现身说法、专家的分析和本人的观察来探讨课堂生态现实困境的各种表征和成因。课堂生态困境突出表现为整体性破坏、和谐性失衡、适应性偏颇几个方面。究其根源,在其外部影响因素中,既有全球性因素,也有本土性的因素。课堂生态困境与自然生态危机有着同样的哲学层面的根源。应试教育的顽固性仍是课堂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课堂生态内部结构的失衡、课堂生态功能上的障碍都会给课堂生态带来困境。课堂生态的优化,首先是观念的优化。其中,生态自然观对教师各种具体教学观念的生态化取向,起支配和决定作用,它有助于我们站在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这一高远的境界,来思考包括课堂生态的优化、教育的生态目标等在内的教育问题;课堂生态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态学解释,强调动态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师生平等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教学生成观下的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灵感都会在预设之外动态生成;管理人本观是课堂生态优化的基本保障。观念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也离不开一定的建构策略。课堂生态的优化,离不开课堂环境的优化。有内环境的微观教学环境的优化、外环境的学校环境的优化和社会环境的优化。其中,微观教学环境中的心理环境的优化,是最重要的一项环境优化策略,心理环境是对人的心理及活动产生直接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总合。心理环境的优化应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主体性的体现等方面来展开。对于教学环境优化,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最为重要措施,师生是课堂生态中的学习共同体,也是生存共同体,生存共同体下的师生关系是立本丰满的生态关系,这种关系突出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现实生活状态。生命的多彩丰富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多彩丰富。教师与学生是课堂行为优化的主体,教学的生态化取决于他们生态素养的提高、他们对课堂自然属性的共同维护,以及对课堂生态平衡的保持。在课堂中教师做到“顺其自然”的基本要求就是:自然的表达,真诚的鼓励,与学生亲切的交流和真实地互动。保持平衡的具体要求是,做到教学中的阴阳平衡,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度”,对各种教学理论合理性选择,取长补短。课堂的生态优化与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有关。个充满美学元素的课堂,一定是让师生心旷神怡的课堂,它带来师生课堂生活质量的提升,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另外,通过师生幸福感的提高,以及教师的自我修炼,也会搞高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教师在理想的课堂中将获得生命原生的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在外环境中,学校管理层的作为、校园文化、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课堂生态产生影响。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注意吸纳“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实质,走和谐、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倡注入生态元素,注重将文化建设与教学、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地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对生存环境的热爱,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关怀。社会环境是影响学校教育系统的外部社会条件总合。教育政策措施、社会舆论导向等,都是影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观念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