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诈骗行为之刑法定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meiz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诉讼做为定纷止争的一项重要工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法治进程不断推进,诉讼已然成为平常百姓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随着诉讼制度的发展,利用诉讼来进行诈骗犯罪的现象不断涌现,犯罪数额巨大,严重威胁公民的财产安全,行为人企图利用诉讼的手段“合法”敛财,这种行为还侵扰着正常的司法秩序,妨碍司法公正,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下降。针对诉讼诈骗行为的刑法定性问题,学界并未有统一的结论,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或有权的司法解释出台,学术界主要有无罪说、诈骗罪说、敲诈勒索罪说、妨害司法罪说等几种观点;国内外司法实践对诉讼诈骗的处理大不相同,主要有将诉讼诈骗行为定性为无罪、诈骗罪、妨害作证罪等。本文旨在从诉讼诈骗行为本身特性入手结合实践中的案例,分析研究各国相关立法,对各种学说进行辨析,就诉讼诈骗行为的刑法定性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全文共约23000字,其中脚注约1300字。本文由导言及四个章节组成:导言部分:此部分就诉讼诈骗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以数据及案例表明了诉讼诈骗行为的危害性,从两则案例指出诉讼诈骗行为定性混乱的问题,引出下文研究的重点,表明此篇文章的出发点及对于刑法实践的意义。第一章:“诉讼诈骗”之涵义界定。总结列举了对诉讼诈骗行为定义的不同观点,分析其中的区别,并从诉讼诈骗概念的纷争点入手分析研究,提出自己对于诉讼诈骗概念的看法。第二章:诉讼诈骗行为之立法现状及学说评述。本章从国内外现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对比各国就诉讼诈骗行为的立法情况,列举出学者的不同学说,主要有无罪说、诈骗罪说、敲诈勒索罪说、妨害司法罪说,并对这些学说进行评述、与之辩驳。第三章:诉讼诈骗行为应独立成罪之充分论证。诉讼诈骗行为应当独立定罪的观点是本文的重要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从社会危害性及刑罚当罚性角度论证诉讼诈骗行为是犯罪的行为;二、对比诉讼诈骗与诈骗罪,主要从诉讼诈骗行为是否是诈骗罪这一讨论焦点进行剖析;三、对比诉讼诈骗行为与妨害司法罪的区别,同时对最高检《答复》的内容进行评析。最后得出结论,对诉讼诈骗行为应另设新罪。第四章:诉讼诈骗犯罪立法路径中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前文得出的结论入手,就诉讼诈骗行为立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关于犯罪形态、罪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继微型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被认为是第三次IT革命的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运算方式。云计算服务的优势体现在降低各类信息化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等方面,并获得了越来越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土地细碎化为前提的农户分散经营已无法满足以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高效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
及时准确监测农作物种类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是农情信息监测的基础。合成孔径雷达由于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监测地表信息的能力,在作物遥感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在国内
目的:本课题采用熏烟加气管内滴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复制建立大鼠COPD模型,选用中医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及伤科成药云南白药干预实验大鼠,通过观察实验前后的实验
意象图式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意象图式理论帮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未知的领域,这与诗歌所蕴含
<正>今人好谈"法治",法学界尤甚。其中固然不乏喜好随意打扮"法治"以作为反观中国现实的"愤青"武器的某些公共知识分子,但更多的研究者通常是从历数西人关于"法治"的经典阐释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在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着
儿童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中祖辈与父辈共同教养儿童已经相当普遍,由此而产生的两种教育观念
证人证言是我国法定八种证据种类之一,证据制度可以说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在此前提下,证人出庭作证对我国民事诉讼活动意义重大。然而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下以及证人伪证现象频发,对
智能信息推荐,因其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各种信息系统中,有效解决面对海量信息的尴尬,以及建立起适应性的个性化的应用系统,而受到研究者和应用单位的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新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