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问句构成是经典而适切的句法学问题。主句疑问句,以及长期以来未得到句法研究重视的直接引语中的疑问句(以下简称直接疑问句)与间接引语中的疑问句(以下简称间接疑问句)表现出多种差异。传统句法研究中标句词可以包含[+WH]特征以及强[+Q]特征(如主句/直接疑问句)、弱[+Q]特征(如间接疑问句)或无[+Q]特征(如关系从句)。这虽然解释了一些独特的句法特征,但是有规定之嫌。与之相关的句末语气助词以及音调等作为直接疑问句独有的特征,其与语用的密切联系虽然一直受到关注,但缺乏和合理系统的结构解释,句法地位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Rizzi (1997)提出的制图式研究方法,在试图厘清疑问功能的同时,以疑问句末语气词为突破口阐明其性质。我们从直接疑问句与间接疑问句的普遍直觉差异出发,在四种语言(英语、汉语、日语和韩语)、沿两个维度(直接与间接;一般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上再议疑问句构成。通过对比直接和间接一般疑问句,我们证明前者除采用助词倒装等结构操作之外(如有),语音式操作也更加活跃,而后者则必须借助词汇实现。以制图理论为导向,我们提出区分“提问”与“疑问”特征,从而将语用目的(寻求回答)从形式概念(句类)中剥离.在直接与间接特殊疑问句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语音式操作较为自由,并对疑问词核查Int的能力进行了论述;我们还借助蔡维天(1994)对疑问词的分析解释了黄正德(2009)观察到的句类标记词与标句词的分布,并进一步证实,不同于黏着语中的疑问词素,疑问词本身缺乏疑问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以算子和/或变量体现信息缺失。基于以上观察,本文进一步提出“疑问分裂假说”,并尝试运用该理论解决实际的句法问题。基于类型学的独立证据为论证增添了解释充分性,句末词模棱两可的地位也在疑问分裂假设框架内得到了澄清。句末语气助词和语调主要位于句子边缘,并与语音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乔姆斯基最简方案里提到的接口效应的理想研究对象。上述基于四种语言疑问句的对比分析为直觉提供了理论化的解释,并得到其它独立研究的支撑,进一步丰富了句法空间,为进一步理解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提供了理据,在语言个性中探寻共性,向着人类语言普遍性探索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