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终末阶段。其中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的PCI是目前治疗CTO的重要治疗方式。在CTO-PCI治疗的探索时期,由于技术的匮乏、医疗器械的限制、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等多方面的原因,CTO-PCI治疗的效果、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率与再住院率并不能让人满意。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CTO病变的手术专用器材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对CTO病变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认识不断加深、关于介入治疗策略及临床获益的研究不断增多,CTO病变经PCI治疗的成功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较之前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目前介入治疗对于不同的单支冠状动脉血管CTO病变的获益情况仍存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单支冠状动脉血管CTO病变经介入开通治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与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之间的生存获益差异情况,并就数据统计进一步分析影响CTO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中不同靶血管CTO患者治疗的合理选择和临床预后的改善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入选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冠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74例单支CTO患者。每名患者的基本信息来自住院及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组前基线资料如一般个人临床信息、实验室化验检查、心脏彩超结果、介入手术过程及具体情况等。对所有CTO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2个月的随访,研究随访的主要内容为12个月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即因心绞痛或心衰加重再住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预期住院的紧急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紧急PCI或CABG术)以及心源性死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靶血管PCI开通情况将CTO患者分为CTO-PCI组(以最佳药物治疗为基础)与OMT(最佳药物治疗)组(包括尝试性PCI开通失败的患者),并依据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CTO的靶血管不同分为前降支开通组(LAD-PCI)与药物治疗组(LAD-OMT),回旋支开通组(LCX-PCI)与药物治疗组(LCX-OMT),右冠状动脉开通组(RCA-PCI)与药物治疗组(RCA-OMT),依据统计结果分别比较各对照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差异。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结局事件的危险因素,P值<0.05的单变量均纳入多变量模型。当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行事后两两比较。作图采用Graph Pad Prism软件。以上所有结果中,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77例单支CTO患者中,CTO-PCI组631例(81.52%)和CTO-OMT组143人例(18.48%)。依据CTO病变位置的不同进行亚组分组:LAD-PCI组259例(33.46%)、LCX-PCI组91例(11.76%)、RCA-PCI组281例(36.60%)和LAD-OMT组38例(4.91%)、LCX-OMT组26例(3.36%)、RCA-OMT组79例(10.21%)。2.全部744例单支CTO患者中共有182例(24.46%)出现MACEs事件,其中心源性死亡PCI组16例(2.54%)、OMT组9例(6.3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CI组2例(0.32%)、OMT组2例(1.40%),靶血管血运重建PCI组8例(1.27%),OMT组17例(11.89%),心绞痛或心衰加重再住院PCI组99例(15.69%)、OMT组29例(20.28%)。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AD分组中,PCI组发生总MACE事件的例数高于OMT组[56例(21.62%)vs16例(42.10%),P<0.01]。LCX分组中,PCI组发生总MACE事件的例数高于OMT组[17例(18.68%)vs11例(42.31%),P=0.013]。RCA分组中,PCI组发生总MACE事件的例数高于OMT组[52例(18.51%)vs30例(37.97%),P<0.01]。3.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并绘制患者出院后1年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入组的全部患者PCI组与OMT组预后生存曲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单支CTO患者PCI较OMT1年内MACE事件发生存在显著差异。在LAD、LCX以及RCA三支血管的亚组中均在PCI组与OMT组预后生存曲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4.全部单支血管CTO患者预后MACE事件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NYHA分级III-IV级、尿素氮以及贫血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CTO血管行PCI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LAD组中,NYHA分级III-IV级是前降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CX组中hs-CRP是回旋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谷草转氨酶、口服β受体阻滞剂、CTO血管行PCI是回旋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RCA组中,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贫血、白细胞计数以及BMI是右冠状动脉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右冠状动脉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5.全部单支CTO血管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CCSI-II级、NYHA I-II级以及BMI≤24KG/M2是患者CTO血管开通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LAD单支CTO血管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SI-II级、NYHA分级、肌酐水平以及BMI是患者前降支CTO血管开通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LCX单支CTO血管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患者回旋支CTO血管开通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RCA单支CTO血管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S分级、EF值≥50%、肌酸激酶以及BMI≤24KG/M2是患者右冠状动脉CTO血管开通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6.CTO人群中伴随透析、NYHA分级III-IV级是导致发生远期MACE的高危因素,具备上述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经PCI治疗后预后生存曲线与仅行OMT治疗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1.在本研究中,全部单支冠脉CTO病变经PCI开通治疗较仅行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明显降低远期MACEs事件的发生,改善CTO病变患者的预后。LAD、LCX以及RCA这三支血管的CTO病变均适合上述结论。这一结论有助于优化不同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治疗选择。2.在本研究中,对于全部单支冠脉CTO病变血管,NYHA分级III-IV级、尿素氮水平以及存在贫血是影响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CTO血管行PCI治疗是CTO患者预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这一结论在临床中干预CTO患者的预后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3.在本研究中,在全部单支CTO病变血管中,年龄≤65岁、CCSI-II级、NYHA I-II级以及BMI≤24KG/M2是CTO血管开通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一结论在临床中选择CTO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4.在本研究中,在全部单支CTO病变血管中,伴随透析和NYHA心功能III-IV级是导致发生远期MACE事件的高危因素,应在临床中更加注重这两类CTO患者的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