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机制和补偿机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机制,表现为就业量减少,主要体现为机械化效应、管理效应、生命周期效应、波动效应、滞后效应等方面;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机制,表现为就业量增加,主要体现为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技术乘数效应、时间效应、资本化效应、扩散效应、国际化效应等方面。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结构性效应是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对劳动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引起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或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加速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二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内部工种结构变化,从而产生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结构效应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效应、技能取向效应、分工效应以及信息化效应等。通过对1980~2006年间山东省的就业人数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技术进步对山东省就业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技术进步是引起就业变动的原因。协整分析进一步表明,山东省的技术进步和就业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2.山东省促进技术进步的相关措施对就业起到正向效应。在考察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变动情况、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山东省技能取向变化情况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有正向影响。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技术进步是引起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原因。协整分析进一步表明,山东省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2.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有负向影响。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技术进步是引起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协整分析进一步表明,山东省的技术进步和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3.技术进步和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主要是基于该产业技术进步类型和社会对该产品需求的复杂变动趋势。4.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有正向影响。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技术进步是引起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协整分析进一步表明,山东省的技术进步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