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嵌合体(microchimerism,Mc)是指个体存在少量来自不同基因个体的细胞。形成Mc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妊娠为微嵌合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在妊娠期为了保证胚胎不受母体排斥,母体的免疫机制受抑制,这也使得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细胞得以存活。已有研究发现妊娠后母体内的Mc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相关,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体内已发现有Mc存在。 目的: 本研究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发病机制与胎源性微嵌合体(fetal microchimerism,FMc)的相关性。 方法: 于我院肾内科肾活检资料库中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中女性狼疮性肾炎24例作为研究对象(LN组),女性肾小球轻微病变(glomerular minorlesion,GML)2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均生育过男胎,且无输血史及骨髓或器官移植史。肾活检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2μm,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标记细胞中的Y染色体,计数细胞核中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检出的位置。收集LN女性患者孕育史、临床资料(年龄、蛋白尿、血清肌酐、C3、C4、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等)和病理资料,研究肾组织内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存在与临床病理和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结果: 1.24例LN女性患者,其中有9例(37.5%)肾组织内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作为对照组的24例GML,其中3例(12.5%)肾组织内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LN组,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数量为1~6个/例,其中6例Y染色体阳性细胞为肾小管上皮细胞,2例Y染色体阳性细胞见于肾间质,1例Y染色体阳性细胞存在于肾小球中。在对照组,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数量均为1个/例,3例Y染色体阳性信号均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3.在LN组,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患者和不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患者在确诊疾病年龄、肾活检年龄、蛋白尿、血清肌酐、C3、C4、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病理分型以及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在LN患者中,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患者与不存在Y染色体阳性细胞患者在怀孕次数、怀男胎次数、流产次数和大几年龄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胎源性微嵌合体在女性LN患者肾组织中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 2.胎源性微嵌合体最常见于女性L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它的存在很可能与LN的发病、疾病活动性和进展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