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工业主题博物馆设计研究——以乌海一通厂为例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g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重组,曾经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废旧工厂,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一些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都面临着工厂倒闭或异地迁建,这些承载工业文明的历史遗存如何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旧工业建筑与博物馆功能相结合的实例分析与总结。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回顾国内外工业遗存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历史、文化、经济、生态、技术、地区特点等众多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工业遗存改造与再利用的原因,介绍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工业遗存改造与再利用的发展概况。根据其改造与再利用规模进行详细分类,从背景、成因来阐述改造与再利用的必然性,通过分类介绍,进一步得出针对工业区总体改造、单体工业建筑、相关工业构筑物等不同类型的工业遗存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手法,对得出的设计手法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其中重点介绍单体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过程中运用的设计手法,主要从建筑功能置换、空间重塑、形象再造、环境协调等角度出发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后续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最后将以上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乌海一通厂的改造与再利用意向性设计中。依据从整个工业区到单体建筑、构筑物、景观的改造与再利用策略的研究层次,将一通厂区内比较有特点的两处废旧车间厂房(一通厂焊缝车间和动力车间),作为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实验例证,寻求相适合的改造与再利用意向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工业遗存改造与再利用设计手法,为今后工业遗存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轨道交通介入城市空间后,凭借对周边城市空间可及性的提高,必然会诱发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演变,并改变人在城市空间内的活动,这一过程表现为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关联与融合;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技术变革的不断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个性化使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非节能型建筑,运行能耗巨大。因此,能否对其实现节能改造,决定着最终能否促进
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
有限的用地与持续膨胀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城市紧缩化的发展趋向。当今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未来城市的缩影,而遍布于中心区内的综合体建筑将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追问“城市是什么”,却从未获得完美的解答,原因在于,城市本身处于不断发展和建构的过程之中,意义也始终随之发生变迁,同时,当代社会的流动性、视觉的霸权也赋予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的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邻里间的交往是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出真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愈发突出,城市人居环境的高密度发展成为建设常态;同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
边缘空间是园林空间中人们广为利用,行为活动非常丰富的空间。然而对园林空间的探讨却大多重主体空间的功能分区和设计美学,而忽略了作为分隔和过渡的边缘空间的形态研究以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