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部空间安全设计初探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防灾策略研究中,我们通常将关注的焦点定位于建筑物内部及自身的防灾性能,而对建筑物外部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在许多类型的灾害发生后,绝大多数人的避难行为都是以逃离自身建筑物为起点,继而寻找建筑外部的安全空间来躲避灾害。与此同时,往往一次灾害的发生会引发许多次生灾害,如地震后随之而来的海啸,台风伴随着暴雨,有时这些次生灾害比原发性灾害的危害程度更大。但是,我国现有的防灾规划多是分散于各单一灾种的规划,研究内容往往是集中在分析灾害成因并探讨相应的防灾对策。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灾害的多样性与突发性等特征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研究,也超越了我们可以预知的范围,传统的研究方法受到了限制。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转化了研究的角度,以建筑外部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重点集中在建筑外部空间的防灾策略研究上,以救灾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灾种的防治措施、支持条件等共性,对相关空间元素进行防灾整合,明晰层次,试图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之内,找到最有效的综合防灾的策略。论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首先,论文从现实切入,在分析了我国的防灾现状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建筑外部空间安全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城市防灾空间的建构。分别从空间结构与形态两个方面来分析城市防灾空间,阐述了其空间性状与类型划分,完善了以往的研究对城市防灾概念的理解。其次,在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层级的研究。在宏观层面上,探讨了城市防灾空间的系统规划,说明了有利于防灾的城市总体结构形态:在中观层面上,从城市防灾空间系统的一个基本单元入手,说明了其具体的功能空间内容组成,讨论了各个功能空间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在城市、区域、社区三个层次的具体形式;在微观层面上,选取城市防灾空间在建筑外部的具体体现——紧急避难场所,研究其内部具体元素的设计方法与原则。论文最后根据逐层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关于城市防灾体系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设想和政策建议,说明了在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实施和建设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即法规保障、资金支持和建设机制,在使用管理中应该建立信息平台、改善管理机制、普及安全教育,才能保证防灾空间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其他文献
<正>在西安时,汤若望除了促进天主教在陕西的融合、书写教义书籍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如确定开泰、契丹与中国的关系;明确西安纬度、纠正地图错误;详细描述中西陆地交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日渐成为国际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欧盟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渊源包括基础性条约、以
并购和反并购既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诚然,有效的并购活动是企业得以迅速扩张强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整个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有效整合以及规模经济的顺利实现都起到
本文在系统介绍雷达测速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俯仰自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软件算法及硬件实现,详细分析了雷达射频前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其中全固态发射机是采用了全固
洪水预测预报是减少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改进洪水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精度、实施洪水预报调度,对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入探讨
城市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态综合过程。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旅游业作为中国第三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黑人女性主义者代表人物之一。1993年,她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成为第一位受此殊荣的黑人女性。本文用黑人女性主义分析了莫里森的第五本小说《宠
随着中央决策层新近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日益受到学界和城市政府的关注。西安作为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如何将其科技优势
作为社会学的开创者,马克斯·韦伯在整体思想与方法论方面均体现出了科学家所应有的价值中立倾向。然而,方法论可以价值中立,思想家必然有其价值倾向。从探讨方法论入手,可以
红外警戒系统以其可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保密性和隐蔽性好、不受敌方电子干扰等优点成为了雷达的辅助,但它只能探测目标的方位,不能提供目标距离信息。因此研究基于红外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