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第三极地区过去30年植被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指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地球在过去近3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泛第三极地区增温速率约是全球的两倍,但是当前有关生态环境脆弱的泛第三极地区植被物候研究仍然匮乏。因此探索泛第三极地区剧烈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春季物候如何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背后驱动因子,对于理解高寒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而言至关重要。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大尺度的植被物候变化研究成为可能,基于卫星数据进行的物候研究目前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利用三套卫星提供的植被指数数据,包括代表植被绿度的GIMMS NDVI(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与 MODIS NDVI(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表征植被光合作用的 GOME—2 SIF(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2 Solar induced fluorescence)叶绿素荧光数据,提取了 1982—2015年期间泛第三极地区植被春季物候开始时间。随后,进行了如下分析:1)利用SIF数据提取泛第三极地区植被物候的可靠性;2)NDVI与SIF在提取春季物候时受地表积雪的影响程度与差异;3)近30年来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泛第三极地区春季物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4)泛第三极地区植被春季物候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综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研究区1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通量塔站点上,基于SIF提取的植被物候与通量塔站点GPP提取的植被物候一致性最高,相关性最强(R=0.94,P<0.01),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似。(2)有学者提出在,GIMMS NDVI数据在2000年后由于NDVI值降低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而引起青藏高原地区春季物候变化趋势不真实,因此,本研究使用MODIS与SIF提取的物候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为了减小积雪对于植被指数信号的影响,本文使用五天窗口的平均温度判断地表是否可能存在积雪。结果显示积雪的增加可能会导致NDVI提取的植被物候变化趋势被低估,这与先前学者提出的积雪覆盖的减少可能导致春季物候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增加的结论相似。如果不考虑积雪覆盖的影响,2007—2015年泛第三极地区积雪增加会导致NDVI植被物候每年推迟约0.15±0.05天,但是对于SIF几乎没有影响。另外本研究同时对比了 Shen,Cong的物候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了较为一致的时间趋势和空间格局,证明了结果的稳健。(3)1982—2015年期间,泛第三极地区春季物候主要开始于4—7月份,东西分布差异较大,在阿尔卑斯山脉和伊朗高原,春季物候开始较早(60-100天),而青藏高原与天山山脉春季物候开始较晚(140—180天)。并且春季物候开始时间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在阿尔卑斯山脉,春季物候开始于120—140天左右,而在海拔更高的青藏高原,春季物候开始于140—180天,且自东向西沿海拔梯度逐渐推迟。(4)1982-2015年期间泛第三极地区春季物候整体呈现提前趋势,区域尺度上平均每年提前0.61±0.2天。空间分布上,阿尔卑斯山脉、伊朗高原西部与中部、帕米尔高原东部、青藏高原东部春季物候呈现较大范围的显著提前。而青藏高原西部,天山山脉地区春季物候在小部分地区呈现较小的推迟趋势。(5)过去30年季前温度的升高是影响泛第三极地区春季物候提前的主要因素(占泛第三极地区面积的74.6%,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欧洲、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而季前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因素(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与西部,天山山脉南部,帕米尔高原南部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北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泛第三极暖湿化背景下,该地区季前降水对于春季物候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加的态势。(6)在区域尺度上,泛第三极地区季前温度每升高1℃,春季物候约提前1-3天,季前降水每增加10mm,春季物候约提前2—4天。在干旱与极端干旱地区,SIF春季物候与NDVI春季物候对于温度与降水的响应截然相反,在上述两个干旱梯度地区,温度促进SIF春季物候提前而推迟NDVI春季物候,降水促进NDVI植被物候提前而推迟SIF春季物候。通过对数函数拟合不同植被指数在不同干旱梯度上的敏感性发现,当干旱指数小于0.125时,即干旱和极端干旱环境下,泛第三极地区植被春季物候受季前温度的升高而推迟,当干旱指数大于0.125时,植被春季物候受升温的影响从推迟转变为提前。在极端干旱和半干旱下,降水对于春季植被物候的提前十分重要,当干旱指数达到0.326时,升温与降水增加共同推动着植被春季物候的提前。而小于这一干旱梯度时温度成为了主要推动春季物候提前的因素,当干旱指数大于0.425时降水的增加反而可能会引起春季物候的推迟。
其他文献
调解与和解作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在各类基层社会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体现我国倡导和谐的文化精神与法治传统。《行政复议法》一直未规定行政复议的调解或和解制度,直到2007年实施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新增第四十条、第五十条两条规定设定了上述两项制度,但并无其他配套规定;行政复议领域的调解和解相关内容还散落规定在不同领域的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中。但如此简单的规定产生了
正态分布性状的全基因组多位点关联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高效定位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手段,但目前的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却难以推广到离散性状和生存时间上来。离散性状和生存时间作为畜禽育种中重要的目标性状,往往比正态分布性状更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将用于连锁分析的R语言glmnet程序拓展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并通过并行计算,提出一种适用于正态分布性状、离散性状和生存时间的高效定位大效
聚β氨基酯(PAE)-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具有pH响应特性双嵌段共聚物,在中性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级多层结构负载胶束,在酸性溶液中产生刺激响应,快速释放负载物质,从而实现了
生产经济下构造的模型基于指数水平(例如标普500指数)。Mehra and Prescott通过研究1889年到1978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发现生产经济比消费经济能更好地解释期权溢价之谜,而且生产经济下的模型比消费经济下的模型更简单。所以本文选择在生产经济下研究期权的溢价和定价问题。在模型中,本文考虑了资产收益和波动率的跳扩散,即跳跃相依随机波动(SVCJ)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应资产价格受政治、
目的1、探讨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s,HRT-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关系;2、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RT-FET患者获得理想临床结局的最佳内膜厚度范围及内膜阈值;3、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卵裂期胚胎移植及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探索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策
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源的急剧消耗,追求发展的同时对它带来的后果关注较少。近年来大气中的CO2的浓度急剧上升就是利用能源的后遗症,此病症进一步恶化为全球变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不断新建,势必造成大量的土方开挖,如不加以利用,就会出现大量的弃渣场、排土场、尾矿库等人工边坡工程。为研究降雨(历时、雨强等)对弃渣场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弃渣场边坡稳定性为例,收集整理东川某弃渣场的相关资料(工程概况、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获取弃渣及原地层结构的相关参数(弹性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容重、泊松比),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外试验与软件模拟计算等手段相结合的
淀粉样蛋白聚集成不溶性的淀粉纤维可导致各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2型糖尿病(T2DM)等。T2DM患者胰腺中人类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聚集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为
随着工厂化农业的发展,人工病害识别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解决农作物病害的自动识别问题迫在眉睫。草莓叶部白粉病病害识别属于农作物病害识别的一种,通过对草莓叶片图像的特征与分类,判别其病害种类。近几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与分类上的优异表现,为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卷积神经网络不需要人工选择特征,而是通过网络训练,自动实现特征的提取和分类。与此同时,通过引入卷积层、采样层,并发挥
本论文选取了山西豁口煤、潞安煤矿煤矸石和山西临汾玉米芯为实验原料,在纤维管式电阻炉中进行催化热解实验,分别研究了豁口煤单独催化热解、煤与煤矸石及玉米芯两者共催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