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中国的教育公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无疑是重要的实现策略,而乡村教师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乡村教师队伍。与传统乡村教师相比,其与乡村社区的关系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困境乃至冲突。“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改革、乡村学校建设中的新鲜血液、中流砥柱,其在乡村社区中的生存境遇以及与乡村社区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其日常的教育教学乃至乡村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W县S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在乡村社区中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描述与呈现。力图揭示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区认同情况及其与乡村社区互动的实际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分析了相关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为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介绍了研究方法、前期的理论准备、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关系的建立、研究进程以及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文主要从社区认知与社区互动两个方面,真实呈现个案教师乡村社区认同与参与的实际状况。 第四部分通过对个案教师乡村社区认同状况的分析,归纳得出其社区认同个体性、情境性以及制约性的运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经历、受教育经历等内部因素以及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乡村社区文化消解以及城乡差异造成的相对剥夺感等外部因素。 第五部分针对个案教师乡村社区认同的状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具体包括明确乡村教育发展的支撑理念;加强乡村社区文化建设;加深“新生代”乡村教师对乡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改善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给予乡村教师合理的社会期待等五个方面。 第六部分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本文从研究者的身份、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观察、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研究的伦理道德等方面对本研究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展望。 第七部分为结语,基于个案所展现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社区认同的真实状况,从研究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希望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