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运动对ICR小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在规律性的运动锻炼之后,心肌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适应性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来自线粒体,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相关酶活性改善,从整体上增强了线粒体的功能和数目,即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发生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核DNA与线粒体DNA的协调控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核呼吸因子(NRF)家族和雌激素受体(ERR)家族等核转录因子控制着核呼吸基因以及线粒体呼吸基因的表达,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TFBMs等调节着线粒体DNA的转录和复制水平,以及PGC-1家族等转录辅活化因子在这两大类因子之间的整合调节作用。PGC-1家族在机体对长期运动的适应性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PGC-1α可以辅助激活核呼吸因子NRFs,调节多种核编码的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禾(?)Tfam、TFBMs等线粒体转录因子的表达。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TFB1M及TFB2M调节着mtDNA的转录和复制,从而调控线粒体DNA编码的多种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基于PGC-1家族的重要生理功能及其与Tfam、TFBMs线粒体转录因子在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耐力运动对不同月龄小鼠心肌线粒体中PGC-1α/β、Tfam、TFBMs等基因表达及ntDNA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耐力运动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从而为耐力运动改善机体机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比较耐力运动对二月龄和十月龄ICR小鼠心肌线粒体中PGC-1α、PGC-1β、Tfam、TFB1/2M基因转录以及ntDNA含量的影响,从基因转录水平和线粒体DNA含量的角度探讨耐力运动对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ICR小鼠进行适应性训练一周后,随机分成二月龄安静组(YC)和二月龄运动组(YE)、十月龄安静组(OC)、十月龄运动组(OE)四组,每组各8只。对不同月龄小鼠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能力测试,YE、OE两组小鼠按最大负荷的65%-75%进行4周的跑台训练,每周训练6天,每天一次,每次训练1h。所有小鼠末次运动24h后统一处死,取心肌组织,提取心肌总DNA,检测ATPase6、mt1000禾(?) cytB的拷贝量;提取取心肌总RNA,检测PGC-1α、PGC-1β、Tfam、TFB1/2M基因转录水平;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其中的ROS水平。结果:(1)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体重均无显著差异。(2)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线粒体ROS水平上调;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线粒体ROS水平下调。(3)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OC与YC相比,心肌(?)ntDN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ntDNA含量显著上调。(4)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中PGC-1α和PGC-1β的(?)nRNA表达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PGC-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5)YE组与YC组小鼠相比,心肌Tfam、TFB1M和TFB2M的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OE组与OC组小鼠相比,心肌Tfam、TFB1M和TFB2M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结论:(1)耐力训练可促进十月龄ICR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可能还受到年龄的影响。(2)耐力训练诱导的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可能与PGC-1α、PGC-1β、Tfam、TFB1M和TFB2M等基因有关。其中,PGC-1α可能起到维持心肌线粒体正常稳态的功能,而PGC-1β更多参与了心肌对长期耐力训练的慢性适应,Tfam、TFB1M和TFB2M对mtDNA的转录和复制在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运动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是教育的过程,然而教育的结果却不尽相同,东西方文化从一开始便体现出这种不同来。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是智性文化,东方文化是德性文化。智性和德性的分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首要培养目的,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显著增强,他们才会具备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科学成果的能力。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薄弱和教师培训低效的现实,本文以10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其教学目标编写能力培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