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程度的加深,以中间品进口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服务化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包含着大量的知识资本和创新资源,对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服务外包作为一条联通外部服务市场的通道,有效提升了我国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利用服务外包进口优质中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程度的加深,以中间品进口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服务化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包含着大量的知识资本和创新资源,对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服务外包作为一条联通外部服务市场的通道,有效提升了我国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利用服务外包进口优质中间品,既可以弥补本身服务品生产的不足,又可以提高中间服务产品质量,以实现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正是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以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为研究中心,首先从发包国的视角测算了2002-2016年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服务外包水平,并按照中间投入品的异质性和制造业的差异性等不同指标进行了图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外包水平较低,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从制造业差异性来看,近年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外包比率高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服务外包比率高于高技术制造业;高开放度制造业服务外包比率高于低开放度制造业。
其次,本文分析了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指出服务外包能够从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渠道影响制造业的生产率。
另外,本文在现状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从制造业整体层面、中间投入品异质性层面和制造业差异性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结果显示,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推动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法检验了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作为中间机制对服务外包生产率效应的促进作用。
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流动人口内部结构发生急剧调整的背景下,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提高就业稳定性,使企业让利给劳动者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共施策的主要价值取向。那么,在我国处于“刘易斯拐点”的阶段下,就业稳定性能否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能否改善弱势群体收入歧视问题?对此,本文将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进行科学的评估。 本文结合使用的样本数据从微观视角上对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以及收入分布的现状进行了
随着经济不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能否吃饱穿暖转为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产生了社会阶层分化与代际不公平等问题。个人收入水平受多方面要素的制约,其中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形式,教育代际传递是形成收入代际非公平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却越来越差(佐藤宏等,2008)。“
不确定性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各国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愈加密切,一个微小的经济活动都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形势的“蝴蝶效应”。虽然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回暖,但是复苏势态不稳;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用工荒愈演愈烈、劳动力由东向中西转移,东部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剧烈、贸易保护依然盛行、中美贸易谈判也在艰难前行,加之最新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局势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贸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2013-2019年,我国同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多国签署自贸协定,形成联系周边、联动全球的自由贸易网络。同时,我国加强对产能合作的推进,致力于将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对外贸易额,扩大钢铁出口。为了更好的扩大钢铁出口,提高贸易效率,进口国的制度环境起到
加入WTO以后,中国按照入世承诺大幅度消减了进口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有条不紊地推进,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大量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既有最终产品,也有中间产品,并且通过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其中,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因为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在国外放宽了市场准入之际抓住发展机遇,融入跨国公
自从21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平均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15%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了50.27%,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和最大的出口国。然而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有效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中国工业发展模式要想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趋势的要求,必须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增长。而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日趋完善,各国不再满足于“数量扩张型”的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均开始向“内涵提升型”出口贸易发展模式进行转变,这一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不仅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要素的积累的方式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还可以通过中间品进口这一重要途径提高自身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通过模仿、学习从而提高自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要素禀赋优势,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同时辅以优惠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创造了“出口增长奇迹”,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出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了重大转折,出口增速放缓,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尽管导致我国出口增长困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需疲软、贸易摩擦增多、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但僵尸
当前贸易格局下,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对贸易成本的降低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任何一个环节贸易成本的增加都会在价值链上下游进行传递、扩散,最终殃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然而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削减,当前贸易成本越来越集中于通关手续的繁琐、政策的不透明以及信息化的滞后,这种隐形的贸易成本逐渐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于是WTO提出贸易便利化,并积极促成《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
入世后,中国首次对原有外资参股管制严苛的服务业推行开放政策,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中的重点领域。服务业开放不仅能降低服务价格还能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理念。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却面临着“低价低质”的困境。企业加成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高低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动态竞争力。所以以服务业中间品市场开放为视角,研究上游服务业外资参股政策变化对下游制造企业加成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