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排第二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9年的报告,每年共有150万儿童死于腹泻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一大病因。急性腹泻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持续腹泻可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等。按病程分类,可将儿童腹泻病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依照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由于病原体不同,又可将感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中医将该病归为“泄泻”范畴,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都易致病。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发现,根据病因给予中医辨证论治疗效颇佳,尤其对于儿童常见的脾虚湿盛型腹泻,中医辨证论治不但药效价廉,而且对于相关证候的改善效果明显。综合大量文献发现,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腹泻病的疗效显著,并优于肠黏膜保护剂等部分西药,而以微生态调节剂作对比的研究尚待探索。目的:本研究以七味白术散为方,治疗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并与西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作对照,对其治疗前后的证候进行观察,初步探索七味白术散汤剂治疗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的优势所在。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68例,为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在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脾虚湿盛型腹泻的患儿,应用SPSS17.0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予饮食指导。治疗组予口服七味白术散汤剂,每日1/3-1剂,对照组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3片,每日3次。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证候并评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1.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0.216,P=0.642>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0.965,P=0.015<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比较: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泻病程、腹痛、呕吐、精神、口渴、饮食、小便、面色、肛门各项评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第3天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腹痛、口渴、饮食、面色各项评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疗效可靠。2.治疗组在部分相关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