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小说的创伤主题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当代著名美国犹太裔作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享誉世界文坛。犹太人饱经劫难,犹太人的民族史几乎就是一部苦难史。创伤记忆是文化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书写则是保存和延续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二者都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贝娄思深感锐,深受犹太传统和文化沾溉,在绵延6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以如椽巨笔呈现了犹太民族被迫流散、遭遇反犹主义迫害与惨遭纳粹屠杀的创伤历史。贝娄将犹太民族的创伤记忆视为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反复书写犹太民族的创伤体验,谴责反犹主义,反思灾难根源,警醒悲剧重演。学界对于贝娄作品的创伤主题并不陌生,但对这一主题连贯性的关注则稍显不足。本文将选取贝娄的七部作品:《受害者》(The Victim,1947)、《只争朝夕》(Seize the Day,1956)、《赫索格》(Herzog,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Mr.Sammler’s Planet,1970)、《耶路撒冷去来》(To Jerusalem and Back,1976)、《贝拉罗莎暗道》(The Bellarosa Connection,1989)和《拉维尔斯坦》(Ravelstein,2000),首次揭示并系统解读贝娄创伤叙事的连贯性,即犹太民族经历被迫流散、反犹主义迫害与纳粹屠杀的创伤体验。从“创伤隐喻”、“暴力创伤”到“创伤记忆”,从拒绝接受犹太作家这一称谓,逐渐明确自己的民族身份归属,直面民族血泪史:反思德国纳粹根源,揭露反犹主义的丑陋面目,控诉大屠杀的滔天罪行;最后提出“没有被屠杀的犹太人都是幸存者”;从隐晦影射到严肃审视,再到泣血控诉,贝娄经历了漫长挣扎的记忆重构征程。贝娄以创伤叙事承载民族苦难,如泣如诉,反思历史浩劫、呼吁民族凝聚,增强身份认同,探索救赎之路,最终完成了民族性建构。身为美国犹太作家,贝娄深切关注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境遇,对美国化现象和犹太身份认同危机亦深为忧虑。他拒绝犹太文化被主流文化同化,亦主张求同存异;坚守民族性的同时呼吁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异质文化、尊重不同宗教,种族群体的差异,体现出贝娄对多元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贝娄认为,大屠杀不仅是犹太民族浩劫,也是人类苦难的一个隐喻。这样一来,贝娄将犹太民族的创伤历史与民族境遇上升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揭示人类生存处境,探索救赎途径,完成了对民族性的超越,使民族文化获得了世界性意义。贝娄心系人类的命运与未来,始终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以世界主义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索人类的生存意义,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从而使其创伤叙事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普世意义,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美国犹太文学。
其他文献
青白瓷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但目前关于宋元外销瓷青白的研究相较于龙泉青瓷与青花瓷略显单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载有青白瓷的沉船以及水下文物点的发现,使更为深入的外销青白瓷及其海上贸易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导论部分介绍了青白瓷贸易和相关沉船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全球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对海洋的再认识,并在全球史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宋元时期海洋贸易中的区域关系和瓷器贸易的兴起。第三章论述了汉至元代的海
学位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两个方面的全面富裕。物质生活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基础,克服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是在物质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精神层面实现共同富裕要求
学位
E.M.W.蒂利亚德的历史主义批评独具特色,抓住剑桥大学“实用批评”的潜在研究空间,在40年代的英国风靡一时,却终被提倡文本封闭阅读的“新批评”等理论掩盖光辉,甚至被剑桥批评传统摒除其外。但事实上,以蒂利亚德的历史主义批评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始终贯穿20世纪文学批评。蒂利亚德的历史主义批评本质在于其将历史等同于客观存在的抽象观念,他相信历史能被文学作品真实还原,因此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可用于揭示历史真
学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相互交织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强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之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外语人,我们应时刻保持世界眼光,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的历史洪流中发光发热,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征程中贡献力量,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战略传播体系的探索中,结合学科特点与研究方向建言献策。在2021年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
学位
冷战结束后,澳大利亚面临国家身份再确认的挑战。全球层面,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断加速信息的全球传播、思想意识的国际交流以及人员的跨境流动,对澳大利亚的地理和文化边界造成冲击。区域层面,亚太地缘政治格局重组,历史上属于西方的澳大利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亚洲的位置。澳国内,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之争未曾消弭;身份政治愈演愈烈,针对少数族裔的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大有抬头之势。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建构的任务显得极为迫切。
学位
学术论文是学术话语社团构建科学知识、推进学术发展、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存在于其中的大量的高频短语序列是学术命题表达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学术英语相关研究成果丰硕,相较而言,学术汉语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汉语学术论文中,以文言词为核心的短语序列是其重要语言特征之一,但学界目前尚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语料库短语学理论和语体语法理论,应用语料库对比的研究方法,考察高频短语序列在汉语学术
学位
池田大伍(いけだだいご,1885—1942)是日本剧作家、戏剧导演、翻译家。大隈俊雄(1901—1978)评价池田大伍是最理解坪内逍遥(1859—1935)的演剧精神并实现其演剧理想的人。楠山正雄(1884—1950)评价池田大伍是继承歌舞伎传统的最后一位歌舞伎作家。国内学术界尚未开展池田大伍研究。池田大伍对中国戏曲的接受分为三个层面:一、翻译五部元杂剧:《殺狗劝夫》《救风尘》《城南柳》《老生儿》
学位
意大利的汉学历史悠久,近年来该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戏曲在意大利的传播情况却少人问津,也较少有相关文字被译为中文。意大利是古罗马的发源地和文艺复兴的摇篮,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文化艺术活动中都有着相当的话语权与代表性。对戏曲在意大利的跨文化研究与传播情况进行考察,探索出其中具有意大利特色的观点与规律,可作为戏曲研究的另一“他者”视角。辅助我们更好地审视本国文化,同时也为
学位
新维多利亚小说指的是对维多利亚历史文化进行重访、修正与重构的当代小说。戏仿是广泛存在于这类作品中的手法和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它标定了这一文类的开端,塑形了这一文类的研究路径。然而,因戏仿无法概括新维多利亚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过往的总体态度,研究者们很快便将它抛诸于后,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戏仿便未能得到深入研究。本论文选取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维多利亚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
学位
为研究不同品种乌鸡加工成德州扒鸡的适宜性,实验选用泰和乌鸡、略阳乌鸡2个品种乌鸡,对加工成的扒鸡产品的品质及风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的扒鸡色泽亮度、剪切力、蒸煮损失、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略阳乌鸡组(P<0.05),泰和乌鸡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以略阳乌鸡为原料的扒鸡水分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泰和乌鸡组(P<0.05),2个品种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相同,泰和乌鸡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