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重组鸭α-干扰素(DuIFN-α)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32a+-DuIFN-α表达条件、DuIFN-α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鸭效果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重组鸭α-干扰素基因工程菌表达条件对影响重组鸭α-干扰素(DuIFN-α)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32a+-DuIFN-α表达的主要因素:IPTG浓度、诱导时期、收获时间、培养诱导温度、葡萄糖浓度及培养基等进行了优化,得到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32a+-DuIFN-α表达DuIFN-α的最佳条件为:以TB+5g/L葡萄糖培养基37℃培养至菌体OD600=0.8-1.1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0.2mmol/L,30℃诱导培养4-5h。在最佳表达条件下,DuIFN-α的相对含量为34.1%,总含量(终菌体浓度×相对含量)达79.9。2.DuIFN-α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鸭效果利用镍金属螯合介质填料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复性,获得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效价为12800U/mg的重组DuIFN-α。重组鸭α-干扰素按500 U、1000 U、2000 U三个剂量分别对被DHBV感染7天的北京鸭进行肌注治疗,每隔1 d给药1次,连续15 d,同时设立拉米夫定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用药前、用药后5 d、10 d、15d及停药3 d采血用FQ-PCR检测血清中DHBV DNA含量;同时采集肝、胰腺、肾、脾、心、肺、脑以及十二指肠等器官用于FQ-PCR检测组织中DHBV DNA含量。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对照组于用药后,血清DHBV DNA含量迅速下降,但停药后病毒回升至用药前水平。鸭α-干扰素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中DHBV DNA含量均下降,2000U组用药第5d、10 d、15 d其血清病毒含量与用药前水平差异显著(P≤0.05),1000U组用药第10d、15 d血清病毒含量与用药前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500U组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水平差异均不显著,停药后,1000U组有持续抑制DHBV的作用,而2000U和500U组均反弹。即鸭α-干扰素能有效的降低血清中DHBV DNA含量,具有抑制体内DHBV复制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2000U和1000U组抑制作用略弱于拉米夫定且相互差异不显著,但停药后,鸭α-干扰素1000U组反弹幅度低于拉米夫定组和2000U组,具有持续效应。鸭α-干扰素降低了组织中DHBV DNA含量,但抑制效果在不同组织存在差异。用药第15 d,在胰腺、脑、心、肺、十二指肠等组织中,1000U组较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DHBV DNA拷贝数低一个数量级以上,而肝、脾、肾中DHBV DNA较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DHBV DNA低0.2-0.5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