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6月上旬小麦生长季节开始,分别在甘肃省中西部张掖市、武威市、兰州市、定西市等地采集新鲜小麦白粉菌标样,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常规形态鉴定和分子标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1. 利用小麦苗期离体培养,对从中部高海拔地区田间采集的小麦白粉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毒性频率分析,结果:(1)纯化菌株36份,鉴定出生理小种20个。其中优势小种是015,分布频率为16.7%,077号为次优势小种。(2)群体毒性分析中毒性基因VEra,V8,V1,V3c,V3f频率达70%以上,而V2,MID,V20,V21,V4b,V4频率在16.7%以下,46%的白粉菌毒性基因频率高于40%,说明目前本省中西部的白粉菌毒性基因频率高,含有Pm2+MID,Pm20,Pm21,Pm4b,Pm4等抗病基因的品种在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也表明地区间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及毒性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利用RAPD标记对鉴定出的16个生理小种共20个菌株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6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35个,统计9个扩增结果比较明显的随机引物扩增得到的81个RAPD位点,主要集中在500-2000 bp之间。其中54个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占66.7%,而不同引物产生的多态性片段的比例差别较大,说明小麦白粉菌群体中有高度的遗传分化。同时也表明RAPD分析可为该菌的群体遗传研究提供丰富的DNA分子多态性标记。(2)从聚类结果来看,武威地区与其他地区群体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采自海拔较高的祁连山区,田间表现发病比其他地区轻,这与毒力分析中毒性频率低一致;从电泳图谱上看,代表武威地区的16号菌株多态性高,引物S153扩增出一条分子量大约为2. 8kb的高分子量带,与其他条带差异大,这条高分子带可能与该生理小种某个无毒基因连锁,需要继续深入研究。(3)用PopGene32 软件统计多态性频率为96.3%,比单卫星(1995)方法统计的66.7%要高的多。SPSS统计软件和PopGene32 软件统计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在对小麦白粉菌RAPD结果分析时,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3. 利用RAPD标记对12种白粉菌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1)5个扩增结果比较明显的随机引物扩增得到的45个RAPD位点中,有38个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占84%,其多态性明显要比小麦白粉菌不同菌株间的高。(2)从聚类结果来看,得到的亲缘关系结果与分类地位上的属、种地位不是很相符,这说明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全面可靠的揭示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和种系亲缘关系,还需要将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和其它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