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各国的蔬菜栽培中占很大比例。从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在对番茄需求量加大的同时,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果实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要有良好的商品性状和感官风味,因此,番茄品质性状的研究与改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本研究将以30份番茄种质为材料,从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两方面入手,系统研究番茄商品品质、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等17个性状表现及其相关关系,以期明确各品种的综合品质特性,为品质性状的评价及这些种质材料在番茄品质改良方面的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30份供试材料17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与性状间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2.83%,多态性显著,其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5.42%,番茄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7.43%。筛选出了综合品质较好的番茄种质材料,包括TTI1406A、HV-082、HV-028、D550、TTI1110B、TTI1109B、TTI1409A和Ensalada。2.果肉厚与果纵径、番茄红素与总酸度、单果重与心室数等12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横径、心室数与果形指数等8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单果重与果肩有无、番茄红素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含量与糖酸比、果色与果形指数等5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分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番茄红素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度、心室数呈正相关,与果肉厚、果实硬度呈负相关。番茄果实VC含量与果梗洼大小、果肩有无、心室数、单果重、果形指数呈正相关。3.对17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7个主成分,其中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0.99%,说明这6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量可以反映出17个性状指标特征参数的大部分信息。6个主成分依次为果形因子、硬度因子、风味因子、营养因子、商品性因子和外观因子。4.形态聚类中,在欧氏距离为7.37时30份番茄材料可划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特征:番茄果实均为扁圆形果,无果肩,果柄较短,但酸度较高;第Ⅱ类群主要特征:酸度低,糖酸比高,扁圆形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低;第Ⅲ类群主要特征:大果形番茄,心室数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VC含量高,糖酸比较低,此类群品质性状较好;第Ⅳ类群主要特征:长形果,果肉厚,硬度较大,心室少,VC含量较低;第Ⅴ类群主要特征:大红色果,果形小,单果重小,心室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柄长,酸度低;第Ⅵ类只包含醋栗番茄,为野生型番茄,果形小,红色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番茄红素含量较高,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硬度小。5.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RAPD反应体系,对Mg2+、dNTP以及引物三个因子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出的最佳RAPD扩增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50 ng?μL-1)1μL,Taq酶浓度0.2 U,10×PCR Buffer 2μL, Mg2+浓度(25 mM)1.6μL,dNTPs浓度1.6μL,引物浓度0.8μL。6.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高、稳定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 9个引物共扩增出6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有44条,多态率为66.7%,每个引物扩增出2~9条多态性谱带。利用NTSYS-pc2.1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6~0.92,其中TTI1110B与TTI1409A间的相似系数最小为0.56,TTD103A与宜引3号间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2。用UPGMA法生成30份番茄种质的系统聚类图,在等值线(Coefficient=0.74)处,30份番茄种质可分为四大类群。7.形态与分子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都能区分大多数种质资源,反映出番茄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于30份番茄材料分类一致的种质包括:Ensalada与黄果番茄,HV-082-1与HV-028-2,TTD103A、绿果番茄与TTI1406A-1,宜引3号与TTI1108B-1-1-1-1,中引1号与中引2号,TTI1109B-2-2与TTI1409A-2,Costoluto Genovese、Mortgage Lifter、Rutgers、新引1号、新引2号、新引3号、广引1号、TTI1114A-1、西红与TTI1117A-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