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村建设开始于民国时期,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乡村公共空间因其在乡村秩序建立和乡村整合方面的作用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开始介入乡村建设,他们利用艺术改造乡村并举办艺术展,不过目前艺术介入对乡村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关注还比较少,艺术乡建的研究也过于聚焦在具体艺术家的实践上,忽略了对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村民的关注、参与和研究,相关的案例探讨也主要集中在内陆乡村地区而对于发达地区迅速变化的乡村案例关注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乡村公共空间和艺术介入的相关研究出发,结合深圳凤凰古村艺术介入及公共空间的演变分析艺术介入对乡村公共空间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共性缺失的相关问题。凤凰古村经历了传统乡村聚落、城中村以及旅游古村这三个发展时期,本文将分析凤凰古村这三个时期公共空间与艺术介入的演变,从大型艺术展馆凤凰艺展中心和凤凰书院、转化为艺术工作室的古屋民居公共空间、古村商业街巷公共空间、户外广场公共空间这四个方面结合原住民、外来移民、游客三类主体来论述凤凰古村公共空间的艺术介入现状,虽然目前凤凰古村的公空间得以修复和重建、对外体系更加开放,但是效果并不具持续性且存在同质化的倾向。指出凤凰古村中公共议题缺失、公共交往减少、公共参与不足的公共性缺失现象,认为主要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公共空间本质的把握、私人机制的入侵及主体之间不平等性、艺术介入工作停留在装饰性的功能之上引起的。根据这种乡村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失的现象提出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首先要明确艺术介入的社会功能,注重公共空间主体的均衡性;其次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本地化的介入工作,合理发展古村文化创意产业;最后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实现古村文化与经济的平衡发展,避免艺术介入商业化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