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接骨师之女》研究——以路玲与露丝的自我塑形为中心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当代著名的华裔作家之一。作为第二代华裔,她同时受到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样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让谭恩美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她的小说。因此,自我身份的危机与追寻也常常是谭恩美作品中的主题之一。
  在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自我身份的迷失与塑造依然清晰可见。该小说在虚构的文本中展示了一家三代女性在不同时代的命运故事,特别是母亲路玲,作为第一代华裔移民;女儿,露丝,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华裔后代,她们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遭遇了由于身份问题引起的种种危机。
  虽然有研究者对《接骨师之女》中的身份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是鲜有研究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其身份问题进行研究。新历史主义消解了文学与历史的二元对立,将其关注点从大写的历史聚焦于边缘人物经历的“小历史”,从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转移到了对人的身体和主体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主要是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自我塑形理论出发,探讨了处于两种文化影响下的母女二人的自我身份构建过程。该论文基于新历史主义的主张-----通过将文学文本与其他文本共读,将边缘化的人物放入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中,探讨了各种影响自我塑形的因素,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自我塑形是受到各种制约力量影响的、复杂的过程;不存在完全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主体;主体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各种权利关系的产物。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者与作品,以及国内外对该作品的研究状况。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在该部分对新历史主义以及自我塑形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从自我塑形的内在意识----露丝对自我身份的矛盾心理和路玲表面看来自我身份的丧失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内在的塑形因素。第四章则从外在的塑形力量进一步探讨对她们的自我产生影响的塑造因素。第五章讨论了母女二人最终的协和策略,即母亲通过书写展示出来真实的自我;而女儿则通过阅读母亲的文字,完成了她的自我塑形。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构建了以政府帮扶为主导、以救济式和开发式为特色、以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等专项计划为抓手的大扶贫格局,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还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技能精准扶贫模式。但从我国现实境况来看,相对贫困人口规模巨大,深度贫困地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技能精准扶贫道路任重道远。  本研究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技能扶贫战略演
学位
伴随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到来,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方向,推动着改革发展的征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倾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浙江省凭借扎实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广设试点和教育园区,并制定大量的配套政策文件,以促进省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基于制度与政策、制度动力与政策动力之间的关联性和契合性,在新
人口老龄化对于建立健全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养老模式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遵循,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也应当充分考虑养老模式的变革和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我国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难以与养老模式相适应,尤其表现在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对分离的关系上。本文以建设适应于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出发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公共体育服务进入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内涵展开讨论
学位
2001年4月21日,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第一次尝试网络转播,开启了体育赛事转播的新纪元。2015年,NBA官方宣布腾讯以5亿美元取得了未来5个赛季的网络独家转播权。腾讯NBA网络转播以互动性强、不受空间限制性等优势,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观众对腾讯NBA网络转播的满意程度与网络转播平台的服务密切相关。探索腾讯NBA网络转播服务内容,了解观众对腾讯NBA网络转播服务的满意度,既有利于平台改善
学位
作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体育生,现有关于该群体的研究缺乏从其主体角度出发对群体本身的关注。本研究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采取质性研究范式,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四川省一所高中G校,以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从高中体育生主体出发,探究其身份选择逻辑与认同。  通过对田野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文化成绩和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是影响普通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文学现象,“逃离”已成为不少学者探讨的主题。自1990年以来,毕飞宇通过频繁书写人物的逃离来呈现出个体在社会转型中焦躁不安的时代面貌。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首先对毕飞宇小说中的逃离主题进行分类,继而分析毕飞宇小说中逃离主题的变化及其缘由,分析毕飞宇书写逃离主题的方式与特征,最后再将毕飞宇放置在文学史框架中来评估其逃离主题书写的继承与新变、同与异。  本文共包含四个部
北伐时期的郭沫若研究,无论对认识此阶段郭沫若的经历和文学创作,还是对理解北伐前后郭沫若思想变化轨迹都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郭沫若研究界对北伐时期的郭沫若研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本论文以文史对话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态中探析郭沫若北伐时期完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和《脱离蒋介石以后》的动机,展示郭沫若对国民革命由热情的梦幻到逐渐清醒的转变过程,试图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为理解此阶段的郭沫若提供一个
学位
查尔斯·狄更斯,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其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雾都孤儿》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一直广为流传且不断被搬上银幕。才华横溢的波兰裔法国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古稀之年对小说《雾都孤儿》进行了电影改编,并且大获成功。本文选取《雾都孤儿》小说及波兰斯基版的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电影改编对小说的创造性叛逆。  第一章着重介绍了创造性叛逆理论,文学到电影的改编以及电影改编的研究标准
学位
清华简(柒)的发布,为先秦时期语类文献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其中所包含的四篇语类文献在文学艺术与文献价值方面,极具研究价值。  本文第一章结合清华简(柒)四篇语类文献与传世文献,对四篇语类文献的成书与撰写年代、与传世文献的对比、与传世文献的异同及原因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考证。在综合整理学界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判断四篇语类文献的撰写年代大致在战国末期。其次,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列出清华简(柒)语类文献与传世
学位
爱伦·坡的坎坷经历使他创作出许多阴郁恐怖的作品。在文学评论界,批评家对这种反传统的创作手法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有人认为爱伦·坡的离经叛道的作品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另一些人认为坡不仅是传统文学的变革者而且也是虚伪严肃文学的反叛者。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坡的作品的文学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他的作品。由于坡提倡“心灵式的恐怖”,所以,学者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坡的作品。尤其是在弗洛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