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Microwave Pretreatment on Process Time and Quality of Black Garlic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蒜是一种大蒜加工制品,具有改善糖尿病、缓解低血糖、抗癌、抗氧化、降血压、保肝等多种疾病的潜力,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报道就如何改善风味、口感,提高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等开展了研究。传统的黑蒜制作过程采用高温的发酵方式,发酵时间长且消耗能量较多。已有研究表明破坏细胞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缩短发酵所需的时间。本研究采用微波加热代替传统的高温加热方式,研究微波预处理对黑蒜制备的时间及品质影响,以求达到在保证黑蒜品质的同时,缩短发酵过程的时间
  研究分为两部分:1、研究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即200W处理1min(L1),2min(L2)and3min(L3),400W处理1min(H1)and2min(H2),对发酵黑蒜(45℃、90%湿度发酵)成分的影响,以确定微波预处理的最佳功率和时间。2、探究微波预处理对发酵黑蒜的制备周期和品质的影响,发酵分为两步:(1)45℃、90%湿度下发酵6天(低温发酵阶段);(2)75℃、80%湿度下发酵15天(高温发酵阶段)。研究结果如下:
  在低温发酵阶段,分别测定微波预处理组:L1,L2,L3,H1和H2的含水量,pH值,硬度,总酚和还原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微波预处理黑蒜第6天后的水分含量减少,并且H2组水分含量最低(水分含量为47.49±0.45g/100g);与对照组相比,微波预处理黑蒜的pH降低,H1和L3组的pH值最低(分别为6.04±0.01和6.03±0.02)。所有的微波预处理组,在经过发酵后,黑蒜的色泽和褐变强度显著性增强(p<0.05),其中H1组褐变强度最高,为54.75±1.00,而不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仅为31.79±1.14。所有处理组硬度值均有所下降,其中H2组硬度值最低(848.5±23.64g)。微波预处理组的还原糖,总酚和氨基氮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尤其是H1组,其总酚、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分别高达0.73±0.01mgGAE/g,5.49±0.05mg/g和0.21±0.00g/100g。因此,选择总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较优的H1组进行下一步的高温发酵实验。
  在研究发酵21天的过程中,400W,1min的微波处理对黑蒜形成过程含水量、pH值、硬度值、褐变强度、还原糖、总酚含量和氨基氮的影响。每3天测定一次。结果表明:微波处理使pH值和硬度值显著下降,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微波处理组在发酵的第12天时褐变强度达到70,而对照组的褐变强度在第15天才达到70;发酵18天时,微波处理组的还原糖高达40%,而对照组的还原糖在第21天才达到40%;整个发酵过程中,微波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微波处理组的氨基氮含量在9天时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在第15天才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5、18、21天时,对两组黑蒜的感官(颜色,质构,口感,味道,风味)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组在第18天时,获得最高的整体评分(7.90±0.25),对照组在第21天时,获得最高的整体评分(7.30±0.26)。这些结果表明,450W微波预处理1min可以缩短黑蒜的处理时间,且能获得良好品质的黑蒜。
其他文献
随着2002年12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国家对污水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  本文选取如皋市A和B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案例作为分析样本。两家污水处理厂同样面临设备老化、工艺段缺失,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提标改造实施时间相近,改造选择的技术路线相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以后,太湖流域进一步加强了统筹管理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水质整体有所改善,不过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仍不容乐观,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管控任务十分艰巨。  本文基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
学位
近几十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和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农业面源退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使得地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超标,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大面积河流湖泊出现发黑发臭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技术方法,相对于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而言,具有无占地、效果好、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生态浮床技术的优化、研究和应用较为活跃,是进一步提升生态浮床技术除磷脱氮
学位
近几十年来,水体抗生素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和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养殖废水等排放,使得地表水中的抗生素浓度超标,造成了抗生素污染,这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区位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坐落于秀美的江西,鄱阳湖流域面积覆盖整个江西,拥有赣江、抚河、修水、饶河、信江五大江河。本文以常用的四类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27种抗生素为研究对象,以L
矿井疏干水是赋存于煤层结构的深层地下水,伴随着煤矿采掘过程而形成,基本水质与属地地下水水质类似,但夹带人为活动混入的煤粉、岩屑、机械油污等,具有污染物浓度低、难降解污染物多、电导率高等特点,主要污染因子为SS、TDS等,已成为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之后的另一类废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仍占主导地位,浅部煤矿采掘势必向千米深部推进,而传统的矿井疏干水异位抽提处理存在耗能、占地、投资大、处理成本高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应是全球共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烟气CO2控制是我国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碳捕集与封存(CCS)被认为是有效控制CO2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乙醇胺(MEA)吸收工艺是当前最成熟的CO2捕集技术,但其存在能耗高、设备成本大等缺陷。因而,研发高效低耗的CO2捕集技术迫在眉睫。  基于混合胺的相变吸收剂是研发新型CO2捕集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相变吸收剂具有吸收
学位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一旦被藻类富集,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进入食物链继续被富集和传递,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藻类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属于最庞大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食物链的起点,成为淡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环节。然而,重金属在水-藻界面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还受到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DOM既能够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络合,形成Metal-DOM
学位
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强还原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原位降解过程,但大量nZVI释放到地下环境对土著厌氧生物脱氯过程的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报道认为nZVI腐蚀产氢反应可为厌氧脱氯微生物提供电子供体,促进其对污染物的还原降解,但仍有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nZVI对厌氧生物还原脱氯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nZVI的硫化改性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研究了大豆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阿特拉津残留胁迫下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前茬作物(玉米)使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各组后茬作物大豆的发芽和出苗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组大豆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和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茬高浓度阿特拉津的使用会造成大豆的氧化损伤而抑制大豆的后期生长。前茬作物阿特拉津使用量1000g/ha时,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15d
学位
六价铬(Cr(Ⅵ))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留存于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由于纳米零价铁(nZVI)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以及反应活性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包括Cr(Ⅵ)、含氯有机物、硝酸盐等环境污染的修复。然而,纳米零价铁容易与周围介质(水,空气等)发生反应,在表面生成钝化膜阻碍其与污染物发生持续反应;同时由于重力、磁力以及范德华力的存在,纳米颗粒之间还容易发生团聚,这也会导致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