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的过程中,约9%-24%的患者发生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这部分POR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对促性腺激素(gonadatropin,Gn)类促排卵药物反应不敏感,以至在促排卵过程中使用的Gn量多,促排卵的时间长,而卵泡生长速度缓慢、获取的卵子较少、卵子的质量差、临床妊娠率偏低。因此对COH过程中可能发生POR的患者,选择什么样的促排卵方案能使卵巢的反应性提高,增加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成为当前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ART)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研究者们对这部分患者尝试了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但是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用药方案。近几年来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开始逐渐应用于这些患者。微刺激促排卵是未进行垂体降调节,直接采用来曲唑(letrozole, LE)或氯米芬(clomiphene, CC)等促排卵药物,加用或不加用少量的Gn进行IVF-ET。目前这种促排卵方案在POR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在接受IVF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IVF/ICSI助孕的POR患者,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少弱精子症等且符合POR标准者130例,共1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三组:A组(来曲唑组):共40个周期,B组(氯米芬组):共41个周期,C组(短方案组):共60个周期。三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基础内分泌水平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h, HCG)注射日内分泌水平。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illicle stimulation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激素(estradiol, E2)水平、Gn用药天数、Gn使用总量、hCG日LH, E2, P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提前排卵率、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或率(%)表示,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比较Gn天数及总量、hCG日E2值、移植周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前排卵率、hCG日LH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A、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B组与C组比较Gn天数及总量、hCG日E2值、移植周期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G日LH值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前排卵率、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B、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与B组比较Gn天数及总量、hCG日E2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可以获得与GnRH-a短方案相近的临床促排效果,同时降低Gn使用总量,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方案;2.氯米芬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中可以预防提前排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