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实体围合的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公共活动的场所。近些年的城市空间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街道空间特征不仅具备空间形态特征、还由街道使用性质和人的活动等方面共同构成。传统建筑学的绘图方法只能有限地完成对街道空间实体形式的再现,对于街道空间的其他属性则难以描述。图示(mapping)是用二维平面的方式呈现三维世界的内容最通用的方法,图示理论的宽容度和创造性使得运用图示方法来描述街道空间的空间特征成为可能。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84年总结了图示的四个主要难点,西方多个相关经典理论的图示路径与方法从图示内容、图示方式等层面对这些难点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并未形成描述街道空间综合特征的可操作的图示方法。詹姆斯·康纳(James Corner)整理综述的图示理论强调图示的映射作用、图示的创造性、以及图示的过程,为街道空间图示方法的尝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这些已有研究,本文创造性地提出针对中国当代城市街道空间特征的三种图示对象:界面-界面标识、街景图序列以及步行者活动,结合图示信息采集与提取、图示信息统计与处理、以及图示解读与分析的技术(第二章)和步骤,对图示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界面-界面标识、街景图序列、步行者活动分别对应三种性质的对象。界面-界面标识对应具备多个物理属性的附加“物”,街景图序列是物在人的视觉感知中的综合投形“像”,步行者活动是具备行为特点的主体“人”。在图示信息采集与提取(第三章)的过程中,针对这三种对象,研究通过相机或摄像机的不同设定来完成信息记录,并通过记录到的不同构成的图像媒介进行信息提取,提取方法包括参照线提取法、栅格提取法、时间段统计法等。在图示信息统计与处理(第四章)的过程中,研究对上阶段记录到的多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并分别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论证,随之对数据进行分类、转换、并置、叠加等处理,然后通过选择点、序列点或线的方式完成三个对象的图示呈现;图示呈现主要借助GIS平台实现。基于常规的街道空间属性,图示解读与分析(第五章)设置了街道邻接地块用地性质、步行者聚集度、街道界面微观组构等三个可关联项,将图示要素与三者进行对应分析。通过深入解读与分析,研究除了搭建了数据比较的平台,还论证了图示要素对应于街道空间特征的有效性,并确定综合呈现街道空间特征的界面-界面标识的图示方法。通过对图示过程的完整演绎及图示法的提出,论文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论证了图示表述街道空间特征的可行性,具体主要体现在: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使用功能可行,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步行者聚集度可行,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街道界面微观组构可行,由此论证了界面-界面标识作为创新的图示要素,形成新的图示方法,能够综合呈现空间形态特征、街道使用性质和人的活动等街道空间特征;另外,街景图序列信息图示表述街道空间综合属性可行。2.确立了街道空间图示建构的方法:通过三种要素的完整图示过程的完成,研究搭建了从真实世界到最终图示的数据化方法,这套方法以呈现街道空间特征为目的,将图示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强调从要素的记录、信息的提取、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基本图示的呈现到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这一完整的过程。研究将图示过程归纳为三个层次,层次一图示信息指最直接的从三维信息到二维呈现的图示过程;层次二图示转换指在层次一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分析与转换的图示过程;层次三图示解读则是对于层次一层次二呈现出的图示进行与街道空间其他基本属性的对应性解读,揭示图示含义并确立最终图示法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图示理论变得可以科学地操作,图示要素得到了拓展,图示法得到创新,并可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