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均表现为较大穗型的三个不同水稻组合(品种)Ⅱ优86、培矮64S/E32和新株型稻NPT-22为材料,着重从水稻的“源”、“库”、“流”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水稻籽粒灌浆结实差别的生理生化原因。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从源供应能力分析:NPT-22水稻叶片在籽粒灌浆过程始终具有比其它两组合更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其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同期其它两组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其它的两组合,说明NPT-22具有较强的源供应能力。三材料中以培矮64S/E32组合剑叶叶绿素含量最少,净光合速率最低,其源供应能力最差。 2.从籽粒库的生理生化活性分析:三材料的强势粒都具有比弱势粒更高的起始生长势,更早进入灌浆盛期,在灌浆前期都具有更强的ADPG焦磷酸化酶与淀粉合成酶活性,较高的IAA及ABA含量及较高的ABA/IAA、ABA/GA1+3、ABA/(IAA+GA1+3+ZRs+ABA)、(ABA+ZRs)/(IAA+GA1+3+ZRs+ABA)的比值,因此在灌浆前期,有利营养物质调集籽粒充实好。弱势粒则相反,到了灌浆中后期,以上这些关键酶活性,激素含量及比值才高于强势粒,但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已开始减少,因此不利籽粒充实造成弱势粒充实比强势粒差,三水稻相比较NPT-22弱势粒的生理生化活性更低,因而造成其籽粒对同化物的拉力小,籽粒结实率及充实度差、产量低。 3.从水稻茎鞘物质运转状况分析:培矮64S/E32与Ⅱ优86两组合的茎鞘物质输出主要在抽穗后20天内,到成熟时,两组合都有较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转换率。而NPT-22仅在抽穗后10天内略有输出,此后不但不输出反而进一步积累,再一次说明了NPT-22“流”的不畅,导致其高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