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及民国这一时期对王世贞《艺苑卮言》的研究,就形式上看,都是不成系统的只言片语,就其内容看,一是高度评价其与堪与《文心雕龙》、《谈艺录》比肩的卓越地位;二是归纳其涉论广博、持论精确、语言犀利、兼有创见的艺术特色。这一时期的研究的问题很明显,便是没有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以论题为中心,以《艺苑卮言》为范围,深入到《艺苑卮言》的内部进行具体的、系统性的研究。建国后学界对王世贞《艺苑卮言》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其内部,并且主要集中在“格”与“趣”、“才思格调”、“复古与模拟”、“自悔”、“文章九命”以及“行文风格”几个论题。“文章九命”与“行文风格”已研究充分,“自悔说”争论较多,不容置喙。目前对“格”与“趣”、“才思格调”的研究缺乏形象而充分的引证以阐释之,并且对其内涵的建构没有将王世贞议论较多的“法度”以及创作理论中的共性的规范、个性的规范涵盖;对复古与模拟的研究,大多是做或复古或模拟的二难推理,非此即彼。本文针对上所概述的王世贞《艺苑卮言》研究中对“格”与“趣”、“复古”与“模拟”研究的不足,展开进一步研究,以诗文创作理论研究为总的论题,从“第一义之格”、“第二义之趣”、“剽窃模拟,诗之大病”三方面展开,充分阐释“格”与“趣”的内涵、厘清王世贞对“复古”与“模拟”的态度,阐释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作品分析,此外还通过比较,探索王世贞《艺苑卮言》诗文创作理论的特殊性,加深对王世贞诗文创作理论的理解,弥实与建构王世贞诗文创作理论。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义”的“格”涵蕴丰富,分为“诗文之格”与“诗人文人之格”。前者二分为诗文共性规范如字法,以及诗文个性规范如要求四言诗文辞简约意义深广,后者内蕴“情”、“意”、“气”三个要素。“第二义”的“趣”有兴趣、妙趣意义之二分,在博取“趣”的时候,应当不易时代定优劣,广泛取法,且批判且学习。对于复古与模拟,王世贞主张通过师法古人指导诗文创作,意在以古人范作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抗流俗,因此复古是对抗流俗的手段。而模拟旧作、师法古人,为的是摆脱模拟,匠心独造,模拟重在师心,目的是最终独自创建,因而模拟是独自创建的手段。所以,生硬地说主复古或主模拟,作二难推理,并不合理,还应回归文本,仔细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