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特·佩特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促进唯美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从五四以来,对佩特艺术思想的介绍明显不足,且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尝试从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入手,分析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探讨其艺术思想的道德内涵,解释宗教在其艺术思想中的位置,重新评定他在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价值与地位。通过艺术批评,佩特意在增强人的感觉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以此破除理性主义对人的感性系统的束缚,抵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人的心灵的侵蚀,达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故而他的艺术思想很难用“享乐主义”来进行完整诠释,用“审美的人文主义”来概括最为贴切。具体来说,本文将重点从以下三个部分讨论佩特的艺术思想:第一个部分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认为该词太过笼统、模糊、歧义,同时用来对应Epicureanism和Hedonism会造成相当大的误解。又指出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即追求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寻找平衡,在“一”和“多”之间寻找平衡,并希望提出一套完整的审美方法,让真正的美的艺术能够完善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第二个部分从美善关系方面论述其艺术思想中的道德内涵,佩特奉行“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始终不忘艺术独立性、艺术自律的原则,又充分强调道德对于伟大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努力权衡“美”与“善”的关系,避免自身滑向“泛唯美主义”的泥淖,最终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基础上,达到“为人生”的目的。第三个部分从美真关系方面论述其艺术思想中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指出佩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艺术代替宗教的论断,但实际上他的艺术批评与创作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主张,他努力在宗教艺术中寻找能够使人类感受到崇高审美的元素,希望艺术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追求的新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