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认为“慢性肾缺血”是肾纤维化的第一个信号,缺血作为一种独立因素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乃至肾间质纤维化为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资料显示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ESRD)的共同途径,肾小管间( Tubuleinterstitium,TI)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表明慢性TI损害在肾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TI损害正日益得到重视。中医药对治疗慢性疾病方面较西药有独特的优势,在肾脏也是如此,中药及其提取物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较多,效果比较肯定的是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 saponins,PNS)。本实验通过制备慢性肾缺血大鼠模型,应用PNS进行早期干预,探讨PNS对大鼠慢性肾缺血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PNS防治慢性肾缺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将雄性SD大鼠SPF级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n=21),模型(B)组(n=22),PNS治疗(C)组(n=22)。建立肾动脉狭窄肾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PNS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的注射用血栓通50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腹腔注射。在第7,14,28,45天每组分别选取5只大鼠处死。HE、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放射免分析法检测血清IL-2(intreleukin,IL-2)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α-SMA的表达和血清PDGF的含量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PNS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在各时间点减轻(p<0.05或p<0.01),α-SMA的表达在28 d、45 d明显减小(p<0.01),血清PDGF-BB含量在14,28,45 d的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假手术组血清IL-2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IL-2含量在7 d时显著升高(P<0.01),之后迅速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45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PNS治疗组血清IL-2含量在7d(P<0.05)时低于模型组,其他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PNS治疗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肾小管扩张和肾小管萎缩均轻于模型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α-SMA的表达及血清PDGF-BB含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α-SMA的表达及血清PDGF-BB含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N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降低细胞因子PDGF的水平和早期IL-2的水平减轻和改善慢性肾缺血肾间质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