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热议话题,之后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前就有部分国外学者针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定义、目标、工具、有效性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行了初步阐述。然而,2008年以后,人们开始深刻反思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并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应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发展,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作用机制也可能存在着相应变化,许多研究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究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机制,但并没有分析具体监管工具在调控金融稳定过程中的差异。因此,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区制划分,分别在不同区制中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间的非线性依存关系。本文通过GDP增长率、金融稳定指数FSI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建立了MS-VAR类经济模型。文中首先拟合金融稳定指数(FSI),选用存贷比、股票市盈率、国房景气指数、M2/GDP、外币贷款/总贷款、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等13个基础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代表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指数FSI,其走势图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吻合,这说明本文构建的金融稳定性指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对金融稳定指数FSI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贷款价值比(LTV)、国内信贷/GDP (Credit/GDP)、存款准备金率(DR)和拨备覆盖率(PRC)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发现,国内信贷/GDP、存款准备金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三个序列并不平稳,这主要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和拨备覆盖率受国家央行控制,其变化不具有平滑的时变特性;而国内信贷/GDP序列虽然体现出非平稳特征,但它与GDP增长率序列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因此这并不影响构建VAR模型。此外,次贷危机的例证表明:信贷过度扩张和房产价格泡沫将会对金融稳定性和经济活动造成持久影响,因此本文选用贷款价值比(LTV)和国内信贷/GDP作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进而测度其对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调控效应。随后笔者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对FSI、GDP增长率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建立MS-VAR类模型,将样本区间划分成金融稳定与金融脆弱两个状态,然后分别在这两个区制中探究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最后选用经典的脉冲响应函数来刻画变量间作用机制的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无论是在金融稳定区制亦或是金融脆弱区制内,贷款价值比LTV和国内信贷/GDP的变化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显著的调节作用,表明二者均是有效的宏观审慎工具;第二,就金融脆弱时期内,二者对金融稳定变化的反应程度而言,国内信贷/GDP的变化更为强烈,说明当金融体系脆弱性较高时,政府和货币当局更加关注国内信贷/GDP这一总量指标的变化,也更倾向于从总量的角度上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最后需要指出,尽管二者都能够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意味着使用宏观审慎工具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将会面临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层面上的权衡取舍。因此,政府和货币当局在使用宏观审慎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行调控时,应高度重视宏观审慎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从而在保证金融体系安全运转的同时,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