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炭及其微生物陈化改良产物稻田施用的农学和环境效应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热炭(hydrochar,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的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炭材料,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固碳减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改良水热炭表面特性,同时减少其环境应用中潜在的负作用,本研究提出将水热炭进行微生物陈化改良,并将其应用于稻田土壤中,考察其农学和环境效应。
  本研究开展两年的水稻土柱试验。设置不同水热炭处理,包括:锯末水热炭(SHC)、麦秆水热炭(WHC)、微生物陈化锯末水热炭(M-SHC)、微生物陈化麦秆水热炭(M-WHC)、水洗锯末水热炭(W-SHC)和水洗麦秆水热炭(W-WHC),每种水热炭处理均设置两种施用量:0.5%(w/w)和1.5%(w/w);此外,设置不施加氮肥和生物炭处理(CK0)和施加氮肥且不加生物炭处理(CKU)作为对照。综合考察不同生物质原材料、不同改良方式、不同施加量的水热炭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氮素利用率、NH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为水热炭的稻田应用,特别是微生物陈化改良水热炭的稻田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结果表明:
  (1)经过微生物陈化和水洗改良,锯末和麦秆水热炭的表面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M-SHC和M-WHC的pH值明显高于SHC和WHC。M-SHC和M-WHC浸提液总氮含量明显高于SHC和WHC。微生物陈化改良和水洗改良显著增加了水热炭的比表面积,M-SHC和M-WHC相比SHC和WHC增加了近2倍,表面孔径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M-SHC和M-WHC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可溶性有机酸、酚类等可能对作物生长产生胁迫的有机物显著减少。
  (2)不同水热炭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总体上,不同水热炭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产量,且在较低施用量(0.5%,w/w)条件下水稻产量更高。微生物陈化改良水热炭和水洗水热炭处理在较高施加量(1.5%,w/w)条件下对水稻产量的促进效果优于原始水热炭。2018年和2019年M-SHC05和M-SHC15处理水稻产量相比CKU分别高出22.99%,17.13%和16.63%,19.34%;微生物陈化改良水热炭和水洗水热炭均有效提高了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且2018年水热炭及其改良产物普遍提高了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总量。水稻增产可能是由于水热炭向土壤输入更多的养分;此外,水热炭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助于对养分的吸附和固持,提高作物对于养分的利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及产量。
  (3)稻田NH3挥发受生物质原料、水热炭类型和施加量的影响。SHC和WHC处理均显著减少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P<0.05),且在较低施加量(0.5%,w/w)条件下减排效果更为明显。水热炭改良后对氨挥发减排效果受到原材料的影响,2018年M-SHC15处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相对于CKU下降11.52%,而M-WHC处理在不同施加量下与CKU相比均显著增加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P<0.05);2019年M-SHC05处理显著减少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NH3挥发累积排放量(P<0.05)。水热炭的NH3挥发减排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水热炭增强了土壤的氨吸附能力和氨氧化基因的丰度,促进稻田土壤氨氧化作用,从而减少了NH3挥发。
  (4)微生物陈化改良水热炭对CH4和N2O排放有良好的抑制效果。2018年SHC15和WHC15处理显著增加了CH4排放(P<0.05),2018年和2019年微生物陈化水热炭均显著降低了CH4排放(P<0.05);2018年M-SHC15处理和2019年M-SHC05处理均显著降低了N2O排放(P<0.05),2019年WHC15和M-WHC15处理对N2O排放有显著减排效果(P<0.05),相对于CKU,N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7.89%和42.10%。水热炭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可能是水热炭能够增大土壤的通气量为甲烷氧化菌提供有利的条件,降低产甲烷菌的活性,从而减少CH4的排放;此外,土壤通气量的提高,将抑制厌氧反硝化细菌活性,对于N2O减排起重要作用。
  (5)微生物陈化改良水热炭可降低稻田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单位产量全球增温潜势(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2018年SHC15和WHC15处理显著增加了GWP值和GHGI值(P<0.05)。相对于SHC15处理,M-SHC15处理下GWP值降低了48.49%。M-WHC05和M-WHC15处理均显著降低了GHGI值(P<0.05),相对于CKU,分别降低了22.79%和33.33%。2019年也存在类似的温室气体减排规律。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水热炭的微生物陈化改良对于水稻农业生产和环境风险防控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未来,水热炭及其改良产物的农学和环境效应建议在小区和大田试验中进一步验证;其理化性质和环境减排的内在机制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湍流燃烧中灭火添加剂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理解灭火添加剂的灭火机理以及高效灭火剂的研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湍流燃烧的模拟其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国际上也有很多燃烧模型用以解决这一问题。由20世纪90年代Bilger和Klimenko共同推导出的条件矩封闭模型是其中模拟效果较好的模型之一,目前已成为与层流小火焰以及PDF输运方程模型并重的湍流燃烧模型之一。其基本思想是以混合分数为统计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主动脉,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快速路的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快速路拥堵的重要手段,随着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控制需要,因此,结合车联网时代交通控制的特征对快速路入口匝道协调控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进行探究。首先进行入口匝道调节控制的必要性、入口匝道协调控
近年来,在我国的铁路运输领域中,随着高铁路网对既有线客流的分流作用逐渐增加,使得既有线路上的货物运输业务受到客运业务的影响逐渐降低,因而使得货物列车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有了先决条件。当前,由于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领域主要采用组织型的运输组织方式,导致货物运输的计划性和规律性较差,进而使得运输时效性低、运输过程不透明;导致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的形象受损,降低了相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水平。因此,针对货流特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卷积神经网络成为了热门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复杂度计算,传统的CPU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GPU虽然被广泛用于网络的训练中,但是由于其过高的功耗无法满足嵌入式应用需求。因此,FPGA凭借其低功耗、可重构、低延时的特点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传统在FPGA上部署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主要是构建大型的乘累加阵列,该方法的最大性能受限于FPGA上乘法器单元的数量,并且无法
学位
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问题。与传统内燃机相比,普通天然气发动机存在通气效率低,动力不足,冷启动困难,HC排放量高等缺点,因此天然气发动机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而缸内油-气高压直喷技术,可以实现缸内天然气扩散燃烧,保持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与经济性,同时可以减少有害排放,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油-气高压直喷发动机的形成机理和燃烧特性进行了基础研究,揭示了气缸内混合物
我国正经历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城市化推动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进而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和机动化出行需求的井喷式增长,使得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同时我国城市的蔓延式空间扩张及居民对小汽车依赖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公共健康威胁等一系列“城市病”的恶化,而愈演愈烈的“城市病”成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阻碍。因此,有必要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明确城市建
家电涂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物料能源消耗较高的行业,这些负面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是针对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的环保战略,清洁生产审核是各行业贯彻国家清洁生产政策的有效方法。家电涂装生产过程不仅能源消耗高,而且污染排放问题也较为严重,家电涂装企业作为典型的“双有”企业,必须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本文通
学位
为了探索浅水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模式,自2017年,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力支持下。根据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要求,在东至县东流镇金保圩圩、贵池区牛头山镇燕窝圩2处曾用于渔业养殖的圩口,实施升金湖圩口水生植被恢复工程。项目持续三年,在金保圩,开展了不同水生植被恢复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试验研究;燕窝圩主要用于研究水生植被恢复的水生植物栽培技术。  金保圩水生植被恢
学位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厌氧高温条件下的热解产物,具有高度芳香性、巨大的比表面积、大量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呈现显著的负电荷特性,因此在诸多领域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可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持水量、微生物活性,且能高效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阳离子型重金属污染物,从而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锰(Mn)氧化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广泛存在,它具有零电荷点低、比表面积大、表面空学位多等特点,能够与重金属有效
学位
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是生态敏感区域,人类活动容易导致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保护区功能的发挥。因此研究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人为干扰机制,掌握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在人为干扰下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合理辨识人为干扰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大小,对于加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