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而又习以为常的方法(Lakoff, 1993: 204)。根据Lakoff & Johnson,常规隐喻通常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1980: 14)。其中,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从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他们认为,空间隐喻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也就是说,人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体验构成了空间隐喻投射的基础。人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可能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和运动开始的,通过自己和外界事物的上/下、前/后、里/外、远/近、左/右、高/低、中心/边缘等空间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间概念,利用空间关系来描述社会关系、心智和物质世界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外学者对空间隐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局限,从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一、二章);依据Lakoff等人创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丰富的语料,从概念和语言两个层面分别考察英汉“远/近”的空间隐喻投射,从而揭示英汉民族通过“远/近”空间隐喻认识客观世界时反映出来的相同又相异的概念化过程(第三、四章);基于以上对比分析,本文对英语“FAR/NEAR”和汉语“远/近”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从身体经验和想象力方面分析相似空间隐喻产生的原因,另一反面从文化背景和语言特征方面分析不同空间隐喻产生的缘由(第五章);最后归纳全文,指出本研究的发现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空间隐喻可研究的空间(第六章)。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丰富的语料,系统地对比分析了“远/近”的空间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远/近”的空间隐喻投射。有英汉共有的,也有各自特有的,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的关系;2)“远/近”本为反义词,但英语“FAR/NEAR”概念的隐喻投射只有部分对应,分布并不均衡。相比之下,汉语“远/近”概念的隐喻投射分布存在一定的对称性。3)英汉“远/近”空间隐喻的投射主要集中在程度域、时间域、心智域和关系域等概念域中,只是投射的频率不同。这些概念域均为我们生活中基本的、重要的抽象概念域,由此说明我们必须借助空间隐喻来理解这些概念,而这一点本身也证明了空间隐喻对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性。人类尽管生活的地域不同,却有着基本相同的经历,在很多方面有着共性。这些共同的生活经验被投射到不同的目标域中,就形成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隐喻。但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又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就会形成很多各具个性的隐喻。由于人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可能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和运动开始的,人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体验构成空间隐喻投射的基础,所以不管是相同还是相异的投射,他们都是以空间距离为理据的。因此,深入研究英汉语中有关“远/近”空间隐喻,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