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早期慢性社交挫败应激对小鼠情感行为及少突胶质细胞系细胞的影响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青春早期慢性应激可提高个体后期对抑郁症等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易感性。研究发现,在应激相关精神疾病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存在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及髓鞘病理改变。然而,关于个体在遭遇青春早期慢性应激后,OLs的发育和成熟将发生何种变化,目前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青春早期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对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杏仁核(amygdala,AMY)、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NAc)脑区髓鞘和OLs的影响,以及情感及社交相关行为改变。材料和方法实验一:探索CSDS对小鼠行为和OLs的短期影响。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应激组(CSDS组,N=12)与对照组(CTL组,N=12)。CSDS组小鼠接受连续10天的CSDS,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下饲养,两组小鼠每天接受Ed U腹腔注射。应激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试验(社交试验、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变化。行为学结束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 PFC区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密度,m PFC和AMY区Ed U阳性增殖细胞、Olig2阳性OLs、NG2阳性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APC阳性成熟OLs的数量。实验二:探索CSDS对小鼠行为和OLs的长期影响,以及经历青春早期CSDS的成年期小鼠再次经历阈下应激(Subthreshold stress,SS)的反应性变化。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双重应激组(CSDS+SS组,N=12),单纯早年应激组(CSDS+CTL组,N=12),单纯成年后阈下应激组(CTL+SS组,N=8),空白对照组(CTL+CTL组,N=8)。所有小鼠在青春早期慢性应激期间接受10天Ed U腹腔注射。CSDS+SS组小鼠在接受连续10天的CSDS后,进行3周的恢复性饲养,随后接受阈下应激。CSDS+CTL组小鼠和CTL+SS组小鼠分别只接受慢性社交挫败应激和阈下应激,空白对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应激。在阈下应激结束1天后,对所有小鼠进行行为学试验(旷场试验、社交试验、蔗糖偏好试验)评估小鼠的行为改变,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m PFC和NAc脑区的Edu阳性细胞和OLs数量进行检测。结果实验一:1.CSDS组小鼠在社交试验中表现出社交回避行为(靶鼠出现时,角落区时间增多、社交区停留时间减少、社交比下降)和恐惧行为(靶鼠出现时,接近次数减少、接近-伸展姿势和逃跑行为增加)。2.与CTL组相比,CSDS组小鼠m PFC区MB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和面积百分比无显著改变;Ed U阳性增殖细胞、Ed U与Olig2双阳性OLs、Ed U与NG2双阳性OPC、Ed U与APC双阳性成熟OLs数量降低;但Olig2阳性OLs、NG2阳性OPC、APC阳性成熟OLs数量与CTL组相比无显著改变。3.与CTL组相比,CSDS组小鼠AMY区Ed U阳性增殖细胞、Ed U与Olig2双阳性OLs、Ed U与APC双阳性成熟OLs、Olig2阳性OLs和APC阳性成熟OLs数量无显著差异。实验二:1.CSDS+SS组和CSDS+CTL组小鼠在成年早期表现出社交回避行为和恐惧行为。在旷场试验中没有表现出焦虑样行为(总移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频率无差异)。在蔗糖偏好试验中表现出蔗糖偏好升高。2.与CTL+CTL组比,CTL+SS组小鼠没有出社交回避、焦虑样行为,但蔗糖偏好下降。3.社交试验中,无论靶鼠为C57或CD-1,CSDS+SS组小鼠与CTL+SS组小鼠相比,社交比下降。当靶为C57时,CSDS+SS组小鼠与CSDS+CTL或CTL+SS组小鼠相比,接近行为减少;当靶为CD-1时,CSDS+SS组小鼠与CSDS+CTL组相比,接近行为减少。旷场试验中,CSDS+SS组小鼠与CSDS+CTL或CTL+SS组小鼠相比,总移动距离减少、进入中央区频率减少。4.与CTL+CTL组相比,CSDS+CTL组、CTL+SS组和CSDS+SS组小鼠m PFC和NAc区Edu阳性细胞、Ed U与Olig2双阳性OLs、Ed U与APC双阳性成熟OLs、Olig2阳性OLs、APC双阳性OLs数量无显著改变。结论青春早期慢性社交挫败应激可使小鼠产生社交回避和恐惧行为,这种行为改变持续到成年并增加个体成年早期对于再次经历急性应激的易感性。青春早期慢性社交挫败应激短期内抑制m PFC脑区少突胶质细胞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特征是胆红素清除不足,导致粘膜、皮肤和器官中胆红素异常沉积。重度的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可引发胆红素脑病以及核黄疸,导致听力损失、脑瘫和精神发育障碍。识别和评估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对降低严重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因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
学位
研究背景: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心脑血管疾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脂肪从头合成(De novo lipogenesis,DNL)是指机体将糖类转化为脂肪酸,并进一步合成三酰甘油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动物肝脏和脂肪组织,有研究表明,在NAFLD患者的肝脏中DNL过程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此外,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
学位
我国资本市场虽经过三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新股IPO高抑价率异象依然长期存在,这既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对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一级市场资源配置、二级市场价值投资引导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制约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负反馈循环。为更好地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筹集资金,科创板应运而生,其更具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安排不仅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
学位
目的脱髓鞘疾病中,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障碍会导致髓鞘再生失败,引发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常伴有免疫反应的发生。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型(M1)小胶质细胞和抗炎型(M2)小胶质细胞对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白介素-4(Int
学位
目的:寻找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重要功能蛋白,对该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验证,以及初步探索该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综合分析GEO数据库GSE57630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DAVID网页工具、Veen图、GEPIA分析工具、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后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再经过PPI网络互
学位
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几年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也屡屡发生,其中证券服务机构违法违规现象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在证券发行阶段,证券服务机构与投资者间不存在直接法律关系,故不对投资者承担违约责任,只为其虚假陈述行为造成的损害与发行人一同向投资者承担侵权责任。虚假陈述行为由多个主体协作实施,决定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是典型数人共同侵权行为。证券服务机构主观过错为故意的,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构成关联共同侵权行为
学位
自2001年中国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成为了资本市场重要投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突破国家经济发展瓶颈的利刃。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让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上市公司作为经济转型和经济
学位
背景与目的根据2022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我国食管癌每年新发病例25.3万,为第六高发的恶性肿瘤类型,死亡率高居第五位,死亡病例为19.4万。食管癌根据组织学特点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占比高达90%以上。位于闽粤交界处的潮汕地
学位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疾病的病理特点是滑膜的异常增生,血管翳的生成,软骨及骨的损伤。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中药茜草科耳草属牛百藤对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有治疗作用,并且通过HPLC-QTOF-MS方法进行其化学成分分析,筛选出其重要的化学成分环烯醚萜类物质--龙胆苦苷。本课题以此作为研究基础,通过CIA小鼠模型以及体外Balb/c小鼠原代脾脏细胞分化诱
学位
背景先天性腭裂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小鼠腭裂模型是研究该疾病常用的实验动物研究模型,腭突间质细胞凋亡导致的腭组织量不足可能是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烟酰胺具有预防细胞凋亡的作用,关于烟酰胺是否能够预防腭裂的研究尚无报道。目的探索烟酰胺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腭裂的预防作用,对其产生预防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的烟酰胺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动物模型进行干预,随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