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透穴针法的起源及发展,展示透穴针法的历史沿革及应用情况;同时从现代临床实践提供的经验出发进行总结,通过回顾性文献研究,探讨透穴针法的选穴和治疗规律,为以后透穴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相关透穴针法医藉的研读及总结,探讨透穴针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运用情况;同时以国内关于运用透刺针法治病的临床研究、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再将相关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保存,对最后纳入的临床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进行提取,依据所用透穴所治病症、选穴原则、选穴方法、特定穴加以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总结出透穴针法的选穴及治病的规律。结果:1.透穴针法起源于《内经》的直针刺、恢刺及合谷刺法;其临床运用始见于元代王国瑞的《玉龙经》;明代杨继洲、吴昆等医家丰富了透穴针法的内容;至清末周树东对透穴的论述使透穴针法的理论更加全面,趋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透穴针法得到飞速发展,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总结,使其不断发展。2.192篇纳入文献中透穴针法临床治疗中面神经炎占27.08%,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占17.19%,偏正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占5.73%。3.透穴针刺以局部取穴原则为主,占640次,其次是远道取穴79次、随症取穴41次,辨证取穴运用较少,仅21次。4.透穴针刺选穴以本经透刺最多,占412频次,其次是异经透刺,达185频次,表里阴阳经透穴计143频次,同名经透穴较少,其频次仅41频次。5.特定穴在透穴针刺中运用达545次,占透穴总频次的69.78%,其中交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达31.37%,其次为五输穴,达16.13%。结论:1.透穴针法初萌于春秋,形成于金元,成熟于明清,兴盛于当世。2.从文献报道的透穴治疗病种的频率来看,主要用于面神经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正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3.本课题中透穴针法主要是依据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选穴,其次是远道选穴、随症选穴及辨证选穴。4.本课题中透穴针法选穴以本经腧穴之间的透刺为主,其次是异经透刺、表里经透刺及手足同名经透刺。5.本课题中选取特定穴进行透刺占透刺选穴的69.78%,可以认为透刺选穴时腧穴本身的功能特性是进行选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