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应论分析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用顺应论研究外交语言中的模糊语。在1965年,由扎德(Zadeh)提出的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Theory)标志着一种新的学科即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扎德指出我们所在的客观世界中和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思想都充斥着界限不明、模糊不清的状况。受扎德的影响,人们对模糊语言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也促进了模糊语言的研究。然而,对于外交语言中语用模糊的研究则关注度很少。因此,本文将把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的言论为例对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进行研究。本论文在回顾模糊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宽松的模糊语的概念。论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为语料,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出发,探讨了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现象。从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的角度出发,本论文侧重分析了模糊语言在外交语言中的结构顺应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发言人所使用的语用模糊策略的结构顺应主要表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发言人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传递不同的言外之力。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发言人的语言使用是有选择的,通过使用语用模糊这一策略,使说话人顺应与例行记者会这一语境相关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语境相关成分),以完成发言人的交际目的。然后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对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所体现的功能进行探析和研究。研究认为:在外交活动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有效地促进外交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提高话语灵活度、保护自身、保留信息,表达礼貌等语用效果。研究表明,模糊语言在外交场合中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阻碍外交语言的准确性,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表达的有效性。外交家通过语用模糊不把话说绝,永远留有余地的交际方式正反映了外交的特殊目的——雏系各国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关系。本论文的研究试图为推动模糊语言学及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一些努力。对于从事外交,翻译及教育工作的人员,更准确的理解外交语言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其他文献
交互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它虽然范围相对封闭,但是在使用中却要求语言内部诸要素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现代汉语中交互动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
流通环节血脉不通国企资金循环障碍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失去了以往国家计划调拨生产资料的国有企业,目前正受到流通领域中不合理的层层盘剥。而且这已成为限制国企发展的
近年来,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心理学、教育学还是在汉语教学领域都是研究的热点。学习风格、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班级授课中,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个
为了研究GRS固体推进剂生产过程燃爆事故成因并对发生燃爆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首先利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BZA-2法、事故树-层次分析法(FTA-AHP))和B
“名+名”结构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学界已经从传统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计算机语言学等多种角度对这个结构进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尚書》作爲我國最早的文獻彙編,承載了豐富的上古文明與文化內涵,而《尚書大傳》作爲第一部解釋《書》經的專著,更是紀錄了諸多珍貴史料。《尚書》中所保存的原始資料,在《大傳
函数是数学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函数符号承载着数学研究不同时期的文化基因,是数学发展的时代象征。审视和探讨函数符号的演进历程,有利于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话语即“言说,说的话”,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过程中,话语充当着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互动、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然而,社会学与哲学意义上的话语已然超越了语言学话语的内涵,它不
<正>目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首位,亦是临床难治病,尤其是本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角膜的
会议
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在现代汉语中有独特的地位。在汉语的名词前,量词是必不可少的,这显示了量词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对外汉语教师却发现,无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