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批评文体学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通过对功能语言学、批评语言学、文体学等的回顾研究,我们尝试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探讨了相应的方法论,并将此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批评文体学的理论框架将其研究范围界定于三个主要方面,依次名为:语言分析,社会分析以及人类学分析。此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在于尽管语言学家在这三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做了很多分析,但是至今并没有一个能够把三个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全面系统化研究。
在本文中,理论框架的三个部分是以分析方法的形式提出的,目的是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含义。同时,我们也将此定义为批评文体学的研究目的。总体上,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因素分析的,使用的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科学性研究方法。在第六章有一节(6.2.1)专门讨论了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对于语言分析,我们采用模型研究的统计学方法来发掘隐藏的意识形态含义。我们选择及物性、情态和转述引语三个因素来进行该项分析。对于每个因素,我们建立了分析模式并定义了多个语言模型,如“行为主体迁移”、“行为主体隐藏”,“行为关联”等。同时,模型分析的具体步骤和语料分析也一并详细给出。
对于社会和人类学分析,我们主要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同时,我们认为社会研究既可以是全面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也就是说既可以研究全部的因素也可以选择重要因素来进行批评文体学研究。当潜在的影响因素数量较多时,选择性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更具可行性的方法。例如,我们对新闻媒体语料的选择是基于某个特定的话题的,因而选择与该话题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更为恰当。另外,选择性分析可以简化理论框架及相应的方法论,并将研究力量投入到最重要的因素上。
因此,我们在社会和人类学分析中都采用了选择性因素分析法。在社会分析中,我们选择了三个对意识形态含义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分别是种族与国家归属(ENO),地域特性和社会阶层特性。而在人类学分析中,我们选择了同样具有潜在意识形态含义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我们对于提出的每种方法,都给予详细的步骤描述,并附以语料分析来验证方法的适当性和正确性。语料分析的结果不仅肯定了我们提出的方法论,而且社会和人类学两方面的对比性分析还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含义。我们更进一步提出,根据某个作者的文本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出该作者在其他文本中的文体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七章的语料分析中有详细的阐述。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我们的研究是集中在对媒体语言,确切说对新闻报道的语言分析。我们希望能把此方法应用到其他文本类型的分析中,但鉴于需要的精力会成倍增长,只能留待将来进一步研究。另外的弱点在于我们的方法论并没有用大量的文本语料来验证,因此所得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适当性是处于一定的条件限制下的。我们留待将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际验证。
本文共有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动机、原则、必要性、重要性、目的和方法等相关内容;第二、三章是对文体的定义、文体学以及批评文体学的文献分析及评论;第四章描述了批评文体学方法论和理论框架;第五、六、七章是对具体分析方法,步骤和语料分析的详细阐述;在第八章的结论中,我们提出批评文体学研究必要的努力和素质要求,这个观点代表了我们对批评文体学研究的哲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