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自杀行为的刑法规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法中,纯粹的自杀不构成犯罪,但与自杀有关的帮助自杀行为应如何进行处理尚未定论。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务中,通常是将帮助自杀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引起各种争议。帮助自杀行为不符合刑法分则中现有罪名的构成要件,而我国刑法中又并未将帮助自杀行为独立规定为罪。因此,依据罪刑法定原则,现行刑法难以规制帮助自杀行为。但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帮助自杀行为对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值得刑法科处刑罚的程度,因而有必要将其认定为犯罪。究竟刑法对帮助自杀行为应如何规制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本文针对帮助自杀行为的可罚性以及帮助自杀行为现行司法认定的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国外相关立法规定,以寻求一条最好的规制帮助自杀行为之路。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帮助自杀行为的内涵解读”。本章主要对自杀以及帮助自杀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自杀一词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严格定义,通过对自杀违法说和自杀合法说的弊端的探讨,进而论证自杀行为应属于“法外空间”,为后文探讨帮助自杀行为的性质做好铺垫。帮助自杀行为的界定和特征这一节中,本文先从帮助自杀行为的定义出发,将对自杀者提供物理上帮助或心理上帮助的行为都认定为帮助自杀行为,再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对帮助自杀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将帮助自杀行为与其他自杀关联行为进行划分,严格限定帮助自杀行为的范围。
  第二章为“帮助自杀行为可罚性论证”。本章主要是从共犯和实质危害性两个角度对帮助自杀行为究竟是否具有可罚性以及其可罚性的来源进行探讨。从共犯角度而言,帮助自杀行为无法依据共犯从属性理论从自杀获取可罚性。从实质危害性角度来说,帮助自杀行为具有值得刑法惩处的危害性。因此,帮助自杀行为的可罚性不应依附于自杀性质的探讨,帮助自杀行为的可罚性不来源自杀行为,而是来源于帮助自杀行为本身。
  第三章为“我国帮助自杀行为司法认定的困境”。本章指出了帮助自杀行为在司法认定上存在无法可依的难题,以及将帮助自杀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又存在入罪路径缺乏理论依据、不利于维护刑法基本原则、不利于构建严谨的立法体系三个主要的问题。其中针对认定故意杀人罪入罪路径缺乏理论依据这一问题,笔者主要是从自杀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帮助自杀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正犯、帮助自杀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三个方面对理论界主张的入罪路径进行否定。
  第四章为“国外帮助自杀行为刑事立法概括和启示”。本章分别对国外帮助自杀行为无罪化国家的立法状况和帮助自杀行为有罪化国家的立法状况分析梳理,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士等等。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立法状况以及背后的法律理念的梳理,得出将帮助自杀行为独立成罪的立法状况或能够为我国解决帮助自杀行为难以处理的问题提供合适解决路径的启示。
  第五章为“我国增设帮助自杀罪的构想”。本章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增设帮助自杀罪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帮助自杀司法认定上的困境的角度来表示,我国设置帮助自杀罪可以解决帮助自杀行为无法可依的困境,可以有效维护罪刑法定原则,构建合理的罪刑规范体系,实现刑法的预防目的;第二部分是从罪状、法定刑以及罪名的分则体系设置等方面对帮助自杀罪刑法条文的构想。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立足于自杀行为属于既不违法也不合法的法律不予评价的行为,对于帮助自杀行为的可罚性进行探讨,提出帮助自杀行为本身因其具有法益侵害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具有可罚性。第二点是分析我国关于帮助自杀行为的困境,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立法构想。
  
其他文献
信息公开尤其是过程性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关涉知情权实现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以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国务院条例》(2019)”)的修订为契机,立足当前的司法实践,以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过程性政府信息的公开予以了研究分析。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界定了什么是过程性政府信息
《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警察权作为一项特殊的公权力,警察权的有效运行能够充分发挥警察职业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安宁,卫护人民生产生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但警察权在实施过程中亦存在使用不正当性,容易被外界腐蚀以及内部容易被滥用,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经过媒体披露和无
学位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的涉外案件,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不仅涉及到一国司法主权的问题,也关系到各国当事人实体权利的问题。国际民事诉讼案件中,跨国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间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主体、法律背景、政治因素等的不同,迟迟没有就法律机制方面达成统一,只有极少一部分外国法院判决可以在他国法院得到承认与执行,我国的国内法也没有专门规定判决的承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治边政治制度。广西的土司制度起源于唐宋羁縻州府制度,元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土司制度,在明朝时期得以蓬勃发展,并趋于完善。明末清初,广西土司制度出现弊端,清雍正帝时期对广西土司地区进行大规模改流。至此,广西绝大部分的土司地区改为流官管辖。民国时期,广西土司制度才得以最终改流完成。广西改土归流时期跨度大,各土司情况复杂,改流难度大。在改流过程中
学位
行政自制理论是晚近兴起的内部控权理论,是对传统行政法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简单说,就是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自我预防、自我发现、自我遏止、自我纠错等一系列下设机制。实践中,随着环境治理法治化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权力的边界在逐渐拓宽,传统的外部控权理论难以适应当下的控权新要求,就立法
学位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环境问题是世界性议题,世界各国面对环境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国家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十九大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国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标志着多元化的环境
学位
书面的裁判文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司法审判的静态化复刻,裁判文书说理正是当事人以及其他受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评价司法的重要渠道。这其中行政裁判文书尤为特别,其说理的价值不仅体现于说服诉讼双方当事人认可裁判结论进而息诉服判,更是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向外界展现司法力量对于行政职权行使的监督。因此本文主要以行政裁判文书的说理为视角,立足于司法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
刑事诉讼速裁程序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内容之一,可以说是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以外的,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更为简化的诉讼程序。在突破原有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及各司法部门的沟通协作,以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方式,进一步简化诉讼流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因此,对刑事速裁程序展开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它符合公正和效率两大刑事诉讼价值要求,体现
学位
国际投资条约法律体制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传统国际投资条约无论在实体方面,还是在程序方面均趋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纳入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允许外国投资者启动国际仲裁程序向东道国索赔。现有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表明,国际投资仲裁庭在条约的解释与适用时,多偏向于做出对外国投资者有利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国家开始修正本国的国际投资条约战略,甚至尝试通过退出《ICSID公约》和终止双边
信息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之一。信息通讯技术以储存、处理和传输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将人们需要的信息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记录、整理和传递。数据不仅是信息内容的载体,而且是现代“数字经济”的基础,数据挖掘利用的效率,影响着“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相关企业资源配置效能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数据价值愈发凸显,数据竞争不断显现,数据控制者保护数据财产利益的意愿强烈,但数据的法律概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