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X偶联反应在医药、农药、日用化工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早期的偶联反应需要在强碱、高温、过量铜等苛刻条件下进行。配体和贵金属的引入改善了偶联反应体系,但是存在回收性差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是拓宽C-X偶联反应应用的关键。相对于金属配合物的均相体系,负载金属的非均相催化体系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在偶联反应中受到关注。但是传统的非均相体系在螯合金属、分散性以及传质等方面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X偶联反应在医药、农药、日用化工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早期的偶联反应需要在强碱、高温、过量铜等苛刻条件下进行。配体和贵金属的引入改善了偶联反应体系,但是存在回收性差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是拓宽C-X偶联反应应用的关键。相对于金属配合物的均相体系,负载金属的非均相催化体系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在偶联反应中受到关注。但是传统的非均相体系在螯合金属、分散性以及传质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为此本文通过杂原子掺杂载体提升其对于金属的螯合能力、引入含氧基团改善催化剂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利用吸附作用强化底物与催化活性中心的接触,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铜系非均相催化剂,并对其催化C-X偶联反应进行了探究。针对传统非均相催化剂在回收性和分散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水热碳化的方法制备一种磁性核壳结构的Fe3O4@Si O2@C/Cu复合材料。利用磁性Fe3O4作为内核改善回收性能;通过加入Si O2和水热碳材料增强催化剂在水相中的分散性,避免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团聚;借助含N碳前体引入杂原子,提高金属负载量并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最终将其应用在水相C-N偶联反应中,产率达到99%。通过XRD和XPS确定催化剂上的金属价态位Cu~0,利用TDP发现金属价态的转变(Cu2+→Cu~0)是通过碳材料表面的还原性基团实现。通过磁滞回归线验证催化剂回收性能,接触角测量证明催化剂良好的水相分散性是得益于其表面亲水性的改进,利用ICP-OES和EA明确了N杂原子有效强化载体螯合金属,并利用循环性实验发现该螯合作用可以避免金属流失。基于上述杂原子掺杂能够显著提升铜系碳基材料的催化剂活性,本文将N掺杂催化剂拓展到C-S多组分偶联反应中。通过水热碳化和煅烧的方法制备出一种以三聚氰胺、葡萄糖和硫酸铜为前体负载Cu的N掺杂的复合材料(N-C/Cu),将其催化以碘苯、N-甲基吲哚和S8为底物的C-S三组分偶联反应,获得92%收率。通过对比N-C/Cu和C/Cu的XPS Cu 2p证实了N掺杂的碳材料能够负载更多的金属铜,分析N-C/Cu谱图是由于N掺杂在碳载体上的形式是吡啶N(73%),这种掺杂方式能够提供大量的“缺陷”位置从而负载更多的金属铜。确定了C-S多组分偶联反应遵循氧化加成-还原消除(OARE)机理,并利用GC-MS检测中间体1-碘-3-甲基吲哚的生产。最终通过XRD和XPS明确了催化剂上金属为Cu2+更有利于反应。最后,本文鉴于Cu2+有利于C-S多组分反应,通过热溶剂法制备一种以Cu2+为金属中心、2-磺基对苯二甲酸单钠盐为有机连接桥的Cu-BDC-SO3Na的MOF材料,并通过静电吸附的作用,在上述MOF材料上引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利用其长碳链增加复合材料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减少传质阻力。将其应用于C-S多组分偶联反应中,获得高达94%的收率,在Cu-BDC-SO3Na-CTAB的XRD谱图中9.2,13.0和17.5 o发现属于Cu-BDC-SO3Na的特征峰,说明催化剂在吸附CTAB过程中结构没有被破坏。利用电镜得到吸附前后的催化剂结构均是二维片状,催化剂的结构较为稳定。
其他文献
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95%),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化石资源之一,也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在向可再生化学工业转型的过程中,天然气有望发挥重要的作用。1993年国内大连化物所首次报道了甲烷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脱氢生成芳烃(MDA),国内外众多科研团队立即对该反应展开相关研究。该反应的产物简单易分离,可控活化CH4中的C-H键、定向生成工业原料芳烃混合物。本论文利用金属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高分散Fe
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生物学、催化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各种领域。传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可避免涉及化学还原剂的使用或耗时/耗能的步骤,这无疑阻碍了高质量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针对这些弊端,本文首先构建了一种高压直流电驱动的气-液微等离子体技术,并基于此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贵金属纳米材料。针对制备贵金属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探索了它们在不同前沿领域的应用。此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艺自动化和
层状Li NixCoyMn1-x-yO2正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优势而备受关注。Li Ni0.4Co0.2Mn0.4O2材料倍率性能和热稳定较好,但循环性能和放电比容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文分别采用流变相法、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来制备Li Ni0.4Co0.2Mn0.4O2材料,对共沉淀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利用掺杂和包覆手段对材料进行改性,并研究其改善机理,从而为此材料及
消费者对绿色、可持续和皮肤友好的化学物质的需求推动了N-脂肪酰氨基酸盐在日用化学及个人护理领域的使用。N-脂肪酰氨基酸盐主要通过肖顿-鲍曼合成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水相法已经逐步替代有机溶剂/水两相法,用于解决有机溶剂带来的溶剂回收成本高、安全性差及溶剂残留等问题。但水相法的水解副产物脂肪酸钠含量过高,导致反应难以进行和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一直亟待解决。此外,原料氨基酸R基团结构的多样性影响N-脂肪酰
粗甘油作为一种褐色、高粘度、有油脂味且富含甘油的粘稠液体,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副产,约占生物柴油产量的10%,但因其组成成分极其复杂,常当作废弃油脂处理。近年来,随着碳中和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球日渐重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如何将大量的粗甘油提纯,并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成为推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两大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一系列提纯工艺对粗甘油进行精制处理,使其达到一等品精甘油标准,并以提纯后精
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零维碳材料,表面改性过后的石墨烯量子点可以负载和固定金属,具有提高化学反应过程的催化性能。过渡金属钌具有极好的催化性能,在氢化、氧化和重整反应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探索和应用,但是诸多钌纳米材料在应对水相催化能力上存在不足,稳定性较差、水溶性较差、导电性不足等。因此,通过热解法合成了具有稳定还原和络合金属能力的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采用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和Ru3+复合的策略,能够充分发
烯烃、炔烃中C=C/C≡C键的氧化裂解和水合反应是合成醛、酮和酯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但是,现有合成方法大多采用金、锰、钌等贵金属催化剂以及有机均相催化剂,尽管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也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不可回收等问题。同时,目前该类反应大多采用有机溶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近些年,光催化作为一项绿色安全的催化技术,在有机合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聚合物氮化碳
真菌毒素影响食品安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具有重要意义。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LNPs)在停止激发光激发后,仍能继续发光,这种独特的发光性能使其具有免原位激发、光学性质稳定和信噪比高的优点,在复杂食品基质样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面有较大潜力。然而,现有长余辉真菌毒素检测传感器大多为单一波长信号检测模式,检测信号易受仪器效率、检测条件和探针浓度的影响,因而产生误差。比率
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结构以及稳定性良好的骨架,是一种有前景的电极材料。目前,大部分多孔有机聚合物无法修饰活性物质,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构筑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有望提升材料锚定金属的能力以及电导率,从而增强其本征的催化活性。本课题聚焦于2D/3D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并探究其电催化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二维含氮共价有机框架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将D2h对称的
用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体系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和“碳平衡”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电解水制氢能源转换装置和锌-空气电池能源储存装置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电极材料的活性和稳定性决定了电解水和锌-空气电池的性能,设计开发低成本、原料丰富和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来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是推进电解水和锌-空气电池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本论文采用掺杂的方式制备了钴铁-杂原子共掺杂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