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摆脱了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特别是由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相对贫困,仍会持续存在。随着时代进步与技术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金融体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覆盖面增加以及业务效率提升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打下了坚实基础。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水平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摆脱了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特别是由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相对贫困,仍会持续存在。随着时代进步与技术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金融体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覆盖面增加以及业务效率提升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打下了坚实基础。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仍有一定差距:城乡金融要素配置效率较低、城乡金融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仍然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肩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任。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仅能够更好的减少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指导,也能为西部其他地区提供政策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做出定性分析,然后构建理论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选择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恵金融指数、城镇化水平、产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对外开放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等指标构成变量体系,收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含重庆市下辖38个区县及四川省下辖15个地级市2016-2020年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模型、门限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强。同时,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突破门槛值后效果会进一步加强。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通过激发经济活力、影响政府行为间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本研究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素养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我国逐步放开落户限制,各大城市均实施了低门槛落户政策,进城落户新市民的群体进一步扩大,而学界对于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关注并不多。现实层面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后面临着人力资本不足、就业难和收入较低的困境。进城落户新市民的收入问题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后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于推动“以人为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化协同推进的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一是运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法,构建了绿色环境、绿色生
在日趋严峻的全球资源环境约束下,创新和技术升级已成为主导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与趋势。伴随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的到来,我国已步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动能,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国家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区域经济,因此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与任务的必然要求。对此,各地区必须重视在开
目前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浪潮中,我国同样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新一轮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创新效率是衡量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与质量的高低。高技术产业是集信息、技术与知识为一体的产业,同时也是体现技术创新水平高低
2020年11月15日,以东盟十国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八年终于正式签订,以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建立开放、互惠世界经济为目标,囊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十国,成为了涵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RCEP的签订对区域各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中国2019年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也造成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工业发展已陷入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的困局,实现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是摆脱工业发展困局的必由之路。迈入新发展阶段后,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如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问题。实现工业绿色发展,需要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而绿
在传统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长放缓的双重背景下,新能源因具有可再生、环保及发展潜力大的优势,成为了我国调节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尚处在成长期,面临法律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少、创新水平低等众多问题,使外部投资者对产业发展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目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政府补助两种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产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然而,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显著。因此,促进消费水平提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领域提升、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要致富,先修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铁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5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新基建”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升级,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突破性变化,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3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随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逐步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全方位布局,截至2020年已有25个省份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三高一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目前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关键就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着重凸显了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要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则必须要促进绿色创新水平,这是各国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并且在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