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研究是包括发现问题、充分且深入地研究、获得概念、重新整合资源等关节的过程,是一个能够引导得出设计成果的系统。本研究主要针对使用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国家的异文化浅知者和汉字初学者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没有条件进入课堂、没有指导老师、没有语音辅助条件等,结合汉字构形、认知、教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在深入理解汉字字形的特征、文化价值和外国人汉字习得活动中所遭遇阻拒的基础之上,运用设计的方法与手段,摸索对于外国人认识汉字而言更方便有效的学习途径,总结出从设计角度帮助解决问题的原理及操作原则。本课题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研究性质密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总结起来,文献法和实验法是最主要的两类方法。在不同阶段,本人于设计师针对不同理念进行了设计实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假设、抽样、访谈等方法缺一不可。在理论思考方面,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本人综合运用了比较、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本研究力图打破一般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思考外国入汉字习得问题时的路径依赖,希望为汉字的对外传播活动引入新的可能性。笔者首先重新审视了本领域内的核心问题,指出外国人进行汉字习得的一项重要目的——借此了解中国文化。然后,从“汉字字形流传有序的表义功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主流的自源性、延续性特点"和“汉字字形能够折射中国文化多项特征”两个方面阐述了字形对外国人汉字习得有何独特价值与作用。接下来,站在设计的立场上,通过转换视角来假设了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分析非汉语国家人们的文字观、对文字的认知习惯,揭示汉字字形对外国人汉字习得活动形成阻拒的文化背景和潜在心理因素。依据语言学、文字学研究的成果,笔者选择了现今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12种文字与汉字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来获得对汉字字形异于他种文字的视觉特征的描写,归纳出各项特征。最后,调用结合汉字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大量实验,以确定这些特征对外国人的汉字认知倾向于造成何种影响,以及通过合理的设计是否有可能缓解过度的视觉阻拒。在研究工作持续的将近3年时间内,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交替进行,笔者从中总结出了有利于缓解外国人汉字习得过程中的汉字字形过度阻拒效果的设计原理和部分设计原则。最终,把握住了两项基本点:一是源自象形构形方式的理据性,二是源自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构成方式的规律性。针对第一点,设计实验和效果分析围绕字形特征和对应物象场景两个要素展开;针对第二点,设计实验和效果分析围绕部件本身意识形成和部件位置意识形成两个目标进行。最后,笔者参考4项标准,划定了设计使用例字的圈选范围,设定了描述所选汉字常用度的参数。本文第五章全面展示了依据“利用原有象形性”和“开发‘新象形性’”两种原理来尝试设计汉字学习材料所需的文本资料:包括试验用字的常用度及基本信息描述、历时演变序列及必要说明。配合着必要的分析说明,还展示了部分设计小样,显示出这‘组设计原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在本文第六章当中,为了便于操作以及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将“合体字的结构与部件”集中到“形声字的结构与部件”这一关键点,又将“部件”的范围先缩小到“部首”上然后,在部首的级别上,再次调动象形性来表现最初字形设计的理据性。文中所呈现的内容包括为设计实验准备的文本资料和最终的设计小样。最后,笔者将前文没有谈到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操作原则归纳为“针对多笔画单字和较长段落设计的几点建议”,从单个汉字和汉字组成的段落两个层面上分别提出了帮助缓解视觉阻拒的设计原则。最后,论文“结论”部分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原理和原则加以总结与提炼,对这一个案对设计研究和汉字对外传播两个领域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