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查理一世与英国君权观的变化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判查理一世是英国内战高潮阶段的重大政治事件。本文以审判的背景、过程及其政治文化效应为主要线索,考察审判前后英国主要政治集团君权观的变化。考察时段起于英国宗教改革,止于英格兰自由共和国时期(Free State and Commonwealth)。论文由引文、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文部分集中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有关审判查理一世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根据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可大体上划分为主观叙述阶段和考辩式、多维度研究阶段。其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几个问题。即: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资料、时间断限、内战和君权观的定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和政治实践的角度出发,考察审判查理一世的历史背景。第一节讨论英国内战前的绝对君权理论和异端君权理论。前者认为主权属于君主,强调“君权神授”、“国王不会犯错”、“不可反对暴君”等政治信条。后者则认为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具体表现为契约论、大众主权论和抵抗暴君论。后者在政治文化中虽然属于边缘理论,但为审判查理一世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考察“王在议会”君权观在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政治实践。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王在议会”君权观潜藏着紧张关系,这要求君臣在政治实践中必须以和谐均衡为目标,而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逐步打破了君臣之间的平衡,臣民表达对君主不满的方式从最初的抗议或请愿转变为审判佞臣,这就为审判查理一世积累了政治和司法经验。论文第二章考察战争双方对“君主双重身体”的认识和对“杀人犯”的讨论。内战期间两大阵营对君主双重身体的认识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但双方口诛笔伐的结果使查理一世蜕变为自然人,这为进一步谴责查理提供了理论契机。英国内战期间两大阵营对“杀人犯”和血罪的讨论使君主的神圣特质消失殆尽,“罪在国王”、“血债血偿”的呼声使审判成了顺理成章之举。论文第三章考察了审判与否的争论、审判过程及其政治文化效应。审判查理一世实质上是新旧君权观之间的激烈碰撞和较量,前者表现为以大众主权和契约论为主体的君权人授观,后者体现为以命定论和父权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君权神授观。审判的结束并非新旧君权观博弈的终结,而是进一步对抗。结果,新君权观被提升为主流话语。但审判和处决查理一世激发了人们对君主及君主制的崇拜和向往。即便如此,君权观的变革仍旧在传统的复苏中留下了印记。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审判查理一世前后,英国人的君权观经历了如下变化:英国君主形象经历了神圣到世俗的转变,虽然审判后,君主形象又变得神圣,但无法改变其没落的事实。君主权威也从神授和不可分割,转变为“王在议会”混合君权观和大众主权观。英国君权观的变化与审判查理一世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新君权观为审判查理一世提供了理论武器,并为之呐喊助威。反过来,审判查理一世践行了新君权观,巩固了后者在英国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正】 我国银行对工商企业发放了近30年的超定额贷款,现在又改为发放生产(商品)周转贷款。目前,这种贷款尚在试办,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探讨,特别是贷款的概念、性质、额度控
随着国内广告市场的完全开放,国际广告公司以其集团化的运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模式,专业的运作技巧,迅速在本土广告市场扩大规模。本土广告公司应对外资品牌的扩张,需要调整自
背景及目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继发肺动脉高压而变得更加复杂,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在心内畸形矫正手术之前常难以预测。研究表明在不可逆肺动脉高压存在内皮细胞受损。本课题以
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是人力资本在企业产权中的价值体现,也是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国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已经
分析了不同退耕年限群落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对土壤各种理化性状影响较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
酌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行使起诉裁量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将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及时排除于刑事诉讼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也体现了宽
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当时这种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如农村中
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聚合是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之一,它结合了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优点。本课题采用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
本论文由导论、主文与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主文部分共分为四章,每章除正文内容以外,还有引言和各章小结。全文共计19余万字。导论部分交代了实质真实的概念、内容、分类,国内
最惠国待遇条款产生于商业贸易的平等互利条约,长期被认为是属于“条约法”上的条款,将其适用的范围限制在实体权利之中。“墨菲基尼案”仲裁庭做出支持最惠国待遇条款扩大适用于争端解决程序的裁决打破了条款传统的适用范围,但同时为之后的“帕拉玛案”仲裁庭所强烈反对,使得最惠国待遇条款在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扩大适用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从表层上看,这一争议是ICSID仲裁庭在面对表述各异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时所做出的